【临清头条】总第396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原创首发】
生活在摇曳的光影里变得越来越好
文/浅夏紫梦(山东)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还晕染在天际,一排排明晃晃的路灯就撕开了夜幕的帷幔。那一根根高高耸立的灯柱,犹如一个个认真执勤的哨兵,庄严地站在自己神圣的哨位上,柱顶上探出的那一只只节能灯管,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把它的光芒洒向村庄,洒向屋舍,洒向院中盛开的夜来香。夜来香美丽的花儿便在这光晕里扭动身姿,随着夏夜的微风起舞,把阵阵幽香氤氲在空气中。我伫立在路灯从墙头斜射过来的灯晕里,感受着夜来香沁人心脾的清香,思绪也在脑海里起伏、缥缈。慢慢地,我的眼前亮起了一粒橘红的灯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上小学的我每晚最快乐的事儿就是在灯下写作业,那时家里仅有的灯就是一盏煤油灯。这种灯具的制作极其简单,找一个玻璃瓶,在瓶盖上挖一个孔,然后用一小块铁皮卷成小筒,筒的直径和瓶盖上孔的直径一致,把小筒插在瓶盖上,再用棉线做成一根和小筒一样粗的棉绳作为灯芯儿装在里面,瓶里倒上煤油,一盏灯就做好了。划一根火柴点燃它,一簇瘦小的火苗开始在黑暗里跳动。

有了这小小的煤油灯,就驱散了夜的黑暗,简陋的桌凳和黑乎乎的墙壁也有了一丝暖意。在黑烟袅袅的灯光周围,不仅有我们姐弟写作业的身影,还有做针线活儿的母亲。这种全家围着一盏油灯节俭过日子的情形,就是那个年代的常态,不仅在我们家,在千千万万的其他农村家庭里也是如此。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生活条件好了,不仅不用发愁买灯油的钱,也有了置办灯具的钱,向来重视我们学业的父母率先买来了在当时农村很少见的罩子灯,这种灯具可比小煤油灯气派多了。首先它有一个非常美观的造型:圆形的玻璃底座,拱起的细腰上托着一个圆鼓鼓的瓶身,瓶口扣着金属材质的灯头,有一根螺栓控制灯芯的升降,在灯头上还装有一个两端细、中间粗的玻璃罩子。这种凹凸的造型不仅提升了灯具的身高,也使灯具富有艺术之美。夜幕降临后,点燃灯芯,再安上玻璃罩子,银亮亮的光瞬间装满了整个屋子,比之前的小煤油灯亮堂了许多。与这灯具一起来到我家“落户”的还有一台收音机和一对暗黄色木质衣箱。夜幕降临时,家人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在罩子灯的光晕里收听新闻联播。母亲时而会看向那对她向往已久的箱子,欣慰的笑意挂在她的脸上。

当村里架起一根根电线时,我家里也安装上了电灯。父亲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日落西山后拉动电闸,细细的钨丝立马在葫芦型的灯泡里发出白白的光,时兴的电视柜里,黑白电视机播放着父母喜欢的京剧戏曲,对美好生活的感激都藏在他们看电视时那欣慰与满足的表情里。
如今我家里的灯具可谓款式多样且新颖别致,它们不但用于照明,还有装饰的作用。入夜,打开桌上那一盏晶莹剔透的LED护眼台灯,柔和的光芒屏退了夜的黑暗,照亮了我那温馨舒适的书房。记忆里的那一粒橘红的煤油灯光早已消逝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再看看一座座城市,那映亮一个个黑夜的不仅仅是万家的璀璨灯火,还有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以及道路上汇成长河的路灯和流动的车灯,他们把星光下的城市照耀成了一座座绚丽多彩的不夜城。
(本文于2022年10月发表在“学习强国征文 我的生活新变化”专题征文 )


【作者简介】浅夏紫梦,山东人,文学爱好者。喜欢伴着岁月读书,读得多了,也想写自己的文字。喜欢把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和生命中的春夏秋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一篇篇的文章。
人生寄语: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希望一路风景绮丽。一路上的花开,一路上的绿草、奇峰、秀泉,丰富了我的旅程,温暖了我的身心。感激遇见,感恩生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平台主编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的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