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我眼里的命运)
谢爱邦/文

打开陈年旧事,再回忆那些被我折叠的流年,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某一天。南疆战事吃紧,来提货的部队军官驻满了厂里的招待所大楼,厂里下达命令,全员上岗包括机关干部,满负荷生产军品,暂停生产民品。不许请病事假,食堂到饭点把饭菜都送到车间,在岗人员边吃饭边聚精会神的监控仪表盘,审核分析每个表盘数据,生产紧张气分使每个人精神高度集中不敢疏忽大意,严格按操作规程运行。在这节骨眼上我身患感冒头晕发烧浑身没劲,车间不充许请病假,只好带病坚守岗位。

我所在的单位是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战略保密工厂,是国家化巨资投入的重点项目,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强军的化工企业,军事化管理,主要以生产军品为主附带生产民用化工产品,生产设备先进都是国内一流的。工艺流程操作系统都是电汽自动化,当时属于高科技,企业管理极其严格,管理人员工程师都是从国内一流大专院校选送政治表现好家庭出身好的大学生,岗位工作人员都是从部队复员经过严格政审的军人,大家都称呼他们是“军工”。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枝术过硬。由于使用接触有毒化工原料,所有生产工艺流程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和保密措施,防患以未然,自建厂以来,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那个年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当工人最光荣,我有幸成为一名国防企业一线车间的技术工人很自豪,并且担任车间青工团支部委员,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宣传工作。除上班时间,业余时间休息娱乐整理内务,晚上和青工到夜校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生活工作学习很规律也很充实。车间每隔半年都要开展政治学习,技术考核,岗位练兵等活动,年终厂领导表彰劳动模范,形成人人热爱学习,热爱岡位,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气氛。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我离开这家企业调到省城某机关工作。这段经历是我青年时代最值得怀念的青春岁月,已届迟暮之年回眸往事为国家奉献青春年华建设国防事业,没有虚度此生而悲欣交集。
2024年4月26日
于静兴斋北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