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南胡辣汤
小店来尝胡辣汤,胡椒味重胃难当。
一方美味一方美,美味哪能美八方。
【百度】胡辣汤,是河南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该汤以小麦面粉和熟牛、羊肉为主,佐以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山楂、甘草、木香、豆蔻、良姜、草果、大茴、小茴、丁香等近30余种纯天然植物药料,根据不同的配比综合熬制而成。是中国河南的特色汤类食品,被大家所喜爱,常作为早餐,其特点是麻辣鲜香,营养开胃,适合搭配馒头、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千层饼等面点。
注:胡辣汤有各种派系。我在云台山下吃的胡辣汤胡椒味特别重。

2.河南烩面
水煮面条加青菜,河南烩面好简单。
饿了随时来一碗,寻常百姓日常餐。
【百度】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类似宽面条,以味道鲜美,汤好面筋,经济实惠,营养丰富,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注:焦作云台山下有很多餐馆都以河南烩面为店名。我吃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水煮宽面条和青菜。这应该是普通百姓的日常餐食。

3.灌汤小笼包
灌汤包子一包汤,来到开封要品尝。
提起灯笼扔下瘪,一团肉馅十分香。
注:俗云,开封灌汤小笼包要做到“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莲花”。

4.宜兴乌米饭
树汁染成乌米饭,黑光闪亮赛珍珠。
曾因节日传承久,软糯香甜风味殊。
【百度】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被困地狱的母亲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5.马兰头
旧时野菜可充饥,今日聚餐方始知。
绿叶鲜蔬人悦目,清香荤素尽相宜。
【百度】马兰头,一种野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新鲜的嫩茎叶可以食用,是春冬季节优质的野菜。可以用来凉拌、炒食、作馅,还可以用来下火锅,香味浓郁。其药用功效可以清热、止血、消积、解毒。
注:我在宜兴餐桌上看到的是一盘新鲜的马兰头,配一盆热汤,将马兰草放入汤中烫熟即可入口食用。

6.无锡包子
包子大来包子香,一团肉馅不多汤。
品尝一下没盐味,却比糖浆甜得慌。
【百度】无锡小笼包,当地人又称小笼馒头,以皮薄卤多而誉,遍布沪、宁、杭一带,是江苏无锡地方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注:我在无锡吃的包子没有觉得汤汁多,但是馅很饱满,味道特甜。我喜欢甜食因此感觉不错。

7.狮子头
据说周公擅此丸,宫廷御宴帝王欢。
鲜香圆滑肥不腻,清炖红烧皆美餐。
【百度】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葵花肉丸,是中国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菜肴。始于隋朝,传说是在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唐代时改名为狮子头。此菜口感软糯滑腻,健康营养。
注:狮子头有清蒸、清炖、红烧、油炸各种做法。我以前吃过红烧的,色泽深红。这次吃到清蒸的,色泽雪白。

8.正定老豆腐
豆腐掰开来一碗,带汤带水白无瑕。
没滋没味没关系,拌上盐腌韭菜花。
【百度】正定古城有多家老豆腐店。老豆腐一般用盐卤点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低,口感比较粗糙,带着一点点的苦味但蛋白质的含量是超级高的。老豆腐一般作为早餐配以油条、油饼、烧饼等。

9.保定驴肉火烧
街头常见肉夹馍,驴肉夹馍此地多。
小店来尝牙无力,心中默念阿弥陀。
【百度】驴肉火烧是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河间市、廊坊市大城县一带,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夹入酥脆的火烧里面。驴肉火烧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最终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河间驴肉火烧和保定驴肉火烧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
后记:2024-3-23至4-23随友人自驾游经过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游览了50多个景区景点,也随时随地品尝了一些当地小吃。写了几首打油诗,供有兴趣者一哂可也。又,地方小吃只是当地人常吃的食品,至于好吃与否,则要看各人的口味了。2024-4-26

【作者简介】吴以之,本名吴丕,山西万荣县人,1978年入学北大,后曾长期任教北大,已退休,现居北京。当代文学艺术作家群成员。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法律顾问:搜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