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怯
文||刘爱英
“叮咚”,门铃响了。我本能地想:“这会有谁来敲门?女儿和女婿正在公司忙着呢,哪有时间回家?再说他们回来也不敲门,自己带了钥匙,自己开门,不麻烦我。”
过了一会儿,门铃再次响起,我心里蹦蹦直跳,暗暗告诉自己不能开门!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整栋楼没有几个人住,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叮咚”,门铃第三次响起,我不得不开门,打开门一看,哟,原来是快递员送快递,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也为自己刚才的胆怯好笑,笑自己老了,老的连胆子都变小了,以前这样事,几乎没有发生过。
这件事,让我自然地联系到二十多年前,父亲给我讲的一段经历。那天,父亲见到我,就像小孩吓破胆的模样,颤颤巍巍地说:“今天家里进了两个讨钱的人,硬逼着我把身上所有的钱给他。否则,他们就不走!没有办法,我只给了。他们说不给,就烧房子!”
“这两个人,长的怎样?”对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反问道。
“中年男子,操外地口音,以前从未见过 。”父亲带着哭腔说。
“您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为什么把自己吓成这样啊!光天化日下,他们敢烧房子吗?”我不解难地问。
父亲身材魁梧,退休前是司机,几十年来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世面的人。现在老了,何至于被两个讨钱的人吓成这样。那件事发生后,他半年不敢擅自开门、擅自外出。父亲当年的举止,我真的无法理解。
现在,自己也变得像父亲一样胆小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依赖心;二是与社会慢慢脱节,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遇到一点小事,心里就恐慌、就怕。
退休后,我基本蜗居在老家。偶尔到孩子们工作的地方走走,与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像一个老小孩。吃、住、行全部由她们搞定。自己只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外孙。外出时,只需屁颠屁颠跟在孩子们后面,不要把自己给搞丢就“OK”了。购票、打的、网上预约,我一样不会,有时自己也想尝试去学这些新鲜玩意。女儿却说:“妈,您不用学,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给你敲定!”女儿女婿的关心,让我很享受,也让我很依赖,就像小时候依赖父母一样。有她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殊不知,在这种关爱中,让自己慢慢与社会脱节,变成一个胆小,没有见识的人。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看客,不能融入其中,乐在其中。
前几天,我看到央视《夕阳红》讨论的话题“革命养老”。谈论老年人老了,是蜗居在家,等吃混喝,还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与社会接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让自己尽量融入这个社会。当真遇到事的时候,也能勇敢地面对,而不是胆怯和无助。
受这个话题的启发,这次我决心勇敢地挑战自己,不再胆怯、不再顾虑重重。于是,不顾孩子的阻拦 ,独自一人长途驾驶。
一路上,我欣赏远途的风光,心情特别的好,根本没有孩子们说的这么可怕,这次经历也让我非常的自豪:克服依赖,克服胆怯,勇敢地挑战自己!老了一样活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