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 弟 之 情
作者:朱光文
在梅子山脚下,一条小河静静流淌,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一座坚固的渡槽横跨在小河上,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渡槽右手边是朱家大湾,大湾的上小湾有一间低矮昏暗的小木屋,它位于小湾的正中央,见证了朱家几代人的沧桑岁月。
小木屋里住着七口人,他们是朱家三兄弟和他们的家人。大哥朱光前,朴实憨厚,肩负着家庭的重任;二哥朱光文,勤奋好学,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小弟朱光田,活泼可爱,是家里的开心果。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小木屋里,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64年8月,朱家迎来了一个喜讯,大姐朱光凤考取了重庆国营建设机床厂技术学校,毕业后顺利在该厂上班。这为朱家带来了希望与骄傲,也让其他兄弟姐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然而,好景不长,69年正月,朱家主人朱联山因家贫劳累过度生病而亡,给朱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72年,二姐朱贵容出嫁邻村,朱家再次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家庭支柱。此后,家庭的重担更多地落在了大哥朱光前的肩上。他不仅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们,还要努力挣钱维持家庭的开销。然而,朱光前从未抱怨过一句,他始终坚守着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84年10月,涂志容,这位伟大的母亲因胃癌离世,朱家再次沉浸在悲痛之中。但生活不会因为悲伤而停下脚步,朱光前依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弟弟们。
在朱家的生活中,大哥朱光前和嫂子始终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他们不仅照顾着弟弟们的生活起居,还关心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在朱光文和朱光田心中,大哥和嫂子就如同父母一般,给予他们无尽的爱护和关怀。
时间荏苒,85年10月,朱光文结婚成家。大哥朱光前义不容辞地帮忙筹备婚礼,为弟弟操办了一切。两年后,朱光田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大哥同样倾尽全力,为小弟的婚礼忙碌着。在他们心中,大哥就是他们的父亲,是他们生活中最坚实的依靠。
朱家的兄弟情义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代人身上,他们对下一代也同样倾注了父母般的爱。在侄子侄女们的心中,叔叔和伯伯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关心着侄子侄女的成长和教育,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在朱家兄弟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深厚的兄弟情义。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风雨,彼此扶持、相互关爱。这种情义超越了血缘关系,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朱家的小木屋早已不复存在,但那份深厚的兄弟情义却永远铭刻在朱家后人的心中。他们传承着这份情义,让它如同梅子山下的河水一般,流淌不息、永恒长存。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朱家兄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家人团结一心、相互扶持,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走向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朱光文,四川大竹人,中学高级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实谦虚,热爱文学、音乐。近年来,自娱自乐写了多首诗歌、多篇散文,三篇小说,累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写作欲望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