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行 红荷文学走兰陵10
寻着美酒馨香走兰陵
黄爱玲
4月20日,谷雨过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红荷文学社名誉社长刘从明、社长孙秀君组织一行13人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开启了乡村振兴齐鲁行,红荷文学走兰陵采风活动之旅。孙秀君社长为大家带来了她的新书《瓦上花开》,在世界第29个读书日来临之际,拿着这本带有墨香的书去采风别有一番韵味,也很应景,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
有书的陪伴路途不觉得遥远,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感觉不到劳累。春风都很眷顾我们,和风徐徐,或轻轻扫过玻璃车窗,或是俏皮地摇着麦浪,一路山峰叠嶂,绿树成荫,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被甩在了车后,满眼春色,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好不惬意。
寻着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走进兰陵。
初到兰陵,就被兰陵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吸引了。
兰陵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初建于春秋时期,是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历史文化悠久。地理风貌优美,抗日战争时期兰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此次红荷文学走兰陵采风活动得到了兰陵县、兰陵镇、兰陵作协、兰花草文学社、卞村街道代村领导的大力支持。

寻着酒仙李白的千古佳句兰陵美酒郁金香,探访兰陵酒厂。人未到,风已传送来了酒香。明朝李时珍也盛赞兰陵酒之美:“皆水土之美矣”。兰陵美酒之所以名扬天下,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兰陵景美、水甜、人善。
李白年轻时,曾游历过兰陵。有一家酿造兰陵酒的酒坊,酿酒工艺精湛,酒质醇美,李白品尝了兰陵酒后,被其独特的风味所折服。
李白对兰陵酒情有独钟,在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兰陵酒,将兰陵酒比作玉液琼浆,赞誉其为"天下第一醉"。据说兰陵酒,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兰陵酒厂始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厂区环境优美,布局有格调,偌大的厂区,满院酒香,酿酒车间云雾缭绕,酒糟发酵的味道里散发着粮食的醇香,酒香四溢,抿一口美酒,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酒不醉人,人自醉。
厂区太大了,步行需要很长时间,坐着厂区的摆渡车闻着酒香花香来到兰陵天碌山洞藏基地,眼前是一派高山流水三千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观,进去洞藏,就是一个兰陵酒文化博物馆,兰陵酒的发展历史有迹可循,洞藏有数万吨兰陵产优质白酒和兰陵美酒,四季恒温,属于兰陵最高的建筑。洞藏酒之多之久,令人感叹,大开眼界。
醉卧兰陵,品一杯美酒,抒发情怀,徜徉历史长河,先有兰陵酒,后有酒文化,王者归来,爱在兰陵。
兰陵酒厂是兰陵的支柱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研发团队,人才招聘,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经济效益,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有精湛的技术工艺、严格的质量管理,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续写辉煌。
到了兰陵必去荀子文化园,荀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儒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齐者强。”荀子这些伟大的思想经得起历史的沉淀,至今被传承,为后人所用。荀子曾在兰陵两任县令,一直居住在兰陵,直至去世。
路边一个笔管状的六棱形石柱高高耸立,前面有块石碑上镌刻着“梦生花”字样,兰陵作协杨茂栋主席说:这是寓意“妙笔生花”,谁不想“妙笔生花”,文笔斐然啊,大家纷纷照相留念。

行走在“博雅、知明、常青坊”三座牌坊间,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寻着荀子的足迹,感受儒家文化的厚重博大,兰陵荀子文化园荀子墓,保存完好,为世代敬仰。
荀子被称为“后圣”,“后圣殿”琉璃瓦古建筑,红色的漆门庄重神圣,高大的荀子像令人肃然起敬,“后圣殿”前的广场很大,有大型的祭奠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
陪同我们参观的兰陵镇人大周翠婷副主席一路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对荀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兰陵历史上所有的名人都与荀子的思想分不开,荀子的《劝学篇》成为历代学子的精神利器,因而以荀子文化为代表,兰陵地区人才辈出,兰陵这块风水宝地留住了荀子,荀子也为兰陵造福一方。

兰陵是一片文化沃土,我们来到了坐落于作字沟北村仓颉造字博物馆,文祖仓颉在此作字。兰陵作协杨主席说:我们今天的文化都要感谢文祖仓颉。
仓颉模拟事物形态创造了象形文字,革除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
兰陵是萧氏家族的郡望地,萧氏祖先墓地在兰陵小仲村,属海内外萧氏后裔的寻根之地。近年来已有大量的萧氏后人前来祭祖,兰陵萧氏历史上出了11位皇帝。萧氏家训中提到的:勤俭是治家之本,和顺是齐家之本,谨慎是保家之本,诗书是起家之本,忠孝是传家之本。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启发。
插柳口村,一个不大的小山村,进到村口,被眼前干净整洁的村子吸引住了,陪同我们参观的“兰花草”文学社李立群社长介绍说,这个村子有1060人,出了几十个大学生。她的父亲1987年起在这里的小学连任10年校长,她的家也搬到这里来住,直到父亲退休,才搬离了这里,她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插柳口村有个元宝湖,如同元宝,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不正是这个村子的元宝吗。大家走进插柳口学堂,坐在课桌前,听着徐校长讲课,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感觉无比亲切美好。村里还有个博物馆,里面的老式农具、缝印机、电视机、粮票、布票勾起满满的回忆,插柳之星文化墙是走出去的精英人才,是插柳口村的骄傲。
插柳口村是清末民国书法家、诗人王思衍的家乡,村风村貌好,文化浓厚。
春天总要有一次旅行,才能不辜负这春意盎然的好时光,红荷文学社,兰陵采风,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兰陵不仅有美酒,还有厚重的文化历史,不虚此行。我们吹着兰陵的风,闻着兰陵的酒香,陶醉在兰陵的春天里。

作者简介:黄爱玲,笔名:快乐。济南市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发表300余篇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报》及各大网络平台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