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崛起(四十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中庸之道乃为自然规律的社会体现,大千万象包括人类社会在运行中一旦偏离中庸之道一定遭受规律本性的强力反弹!上帝若让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但上帝让其发达必先让其谦光!道德经言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类社会每一次政治变革或者历史进步似乎是伟人推动的,其实都有社会规律运转其中,圣贤伟人与凡夫俗子的差异就在于圣贤能够观天察地识人中见微知渐,而凡俗则随风偃草随波逐流。对于历史发展中的风云变幻特别是现象与本质之间,我们需要辨证观察通盘掌控。历史是一个因果相继的过程而不是一段截面,宇宙事物的发展永远是“阴极生阳,阳极复阴”,伟人的功绩就是在阴阳极处带领大众向中点回归,但往往过犹不及!圣人之能在于在阴阳极中找到平衡,这就是中庸之道!
从后清封建时代到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时代,从毛泽东思想时代到邓小平理论时代,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其实就是哲学扬弃观的“否定与肯定”关系。我们若从政治学上看民国初期的中国实际上犹如一盘沙地推演大棋,南北各种政治派别及军阀割据势力都是一枚棋子,而博弈的棋手不是孙中山、张勋或者袁世凯,而是其背后外国势力。然而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盘大棋呢?例如中东芜象乱局表面是阿以矛盾或曰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从几千年历史来看都是外部势力的利益博弈!闲来无事时观弈于棋桌,非常清楚知道两兵博弈的结局只有三种即胜利、失败、和局。
民国初年世界上有两派主张完全相反的主要力量即苏联社会主义和欧美资本主义,一个主张财富全民公有共享共产,一个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近三十年的国共路线斗争背后,西方列强才是中国内战背后的真正棋手,不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中国仅仅他们手中的一枚布局棋子。北方军阀势力选择与欧美接近,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势力为了自身的发展却选择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未来的两大前后执政党即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了第一次利益攸关的国共合作,以应对共同的威胁即北方及周边封建军阀割据势力与国外压力。
当时中国的国内斗争实际就是资本主义政党与共产主义政党为了各自的“利益”临时组合,但北伐节节胜利国家即将统一时,代表工农阶级的共产党与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的未来中国路线主导权之争就拉开了大幕,这一政治走向毛泽东与蒋介石皆其实早已洞察看透。
民国初期中国的资产阶级并不是从如欧美式中小企业一步步壮大起来的独立的社会阶层,而是自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发展起来的半官半商的官僚资本阶层,这个官僚资本阶层从骨子里深深打上了封建残余与资本私化的烙印。孙中山本妄想利用这个官僚资本阶层来完成他设计的资产阶级的彻底革命,其实这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经过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一的十年碰壁,孙中山终于感觉到了消灭封建残余的同盟军不是官僚资本阶层而是工农无产阶级,而领导工农阶级的核心又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从两者的同盟基础上就决定了其联合仅仅是短暂的政治联姻,而这一点当时的中共最高层陈独秀却并没有完全看透,若从政治视野来观孙中山远胜陈独秀!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而这个政权要维持下去必须南北妥协即官僚资本阶层与封建割据残余妥协,如之国家才能形式上统一。当时世界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早已完成资本主义改造,他们有的采用和平形式夺取政权,如英日等以立法的形式驳夺皇权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有的采用革命的形式完成资本主义改造如法德等国。当时的中国却是个例外,辛亥革命虽然从表面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但封建地主的残余势力及其复辟思想依然广泛存在,割据的大地主们以省市县乡为界,然后划地为王,什么东北王、西北王、山西王、河南王、云南王、广西王、四川王、贵州王等,孙中山要想从封建地主王手中夺回政权建立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借助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力量。这也应验了西方没落的大英帝国首相丘吉尔所言,人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从利益竞争走向道义共享,却是王道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