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怀化学院第一期侗锦织造技艺研修班结业典礼暨第一期民间雕刻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怀化学院唯新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应邀出席开班典礼的嘉宾有: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克慧,副校长张玲;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副处长向蓉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符玉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与创意学院党委书记朱海冰;怀化市民委调研员、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石佳能;怀化市文体广新局非遗中心杨芷清主任,非遗中心保护部吴映红主任;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东阳木雕国家级传承人吴初伟;党十九大代表、侗锦织造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沅州石雕省级传承人胡杨,侗锦织造省级传承人吴念姬;新晃职业中学副校长任知音,通道职业中学副校长唐永章以及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沅和、院长王幼凡,党总支副书记李六华、副院长成雪敏、肖慧芬,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邢八评,院长李昀蹊、总支副书记杨世万、副院长胡林,地方服务与合作处副处长伍秀珍等。典礼由怀化学院副校长张玲主持。

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克慧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表达了对学员的祝贺,他在致辞中讲到,我校目前正在把非遗研培工作纳入高校教学科研体系,建立长效化机制,发挥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克慧致辞

怀化学院副校长张玲主持典礼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东阳木雕国家级传承人吴初伟

党十九大代表、侗锦织造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



各方嘉宾前来参加活动
侗锦织造技艺研修班项目负责人、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肖慧芬对研修班工作的基本情况做了汇报,她总结了本期研修班的特色,谈到了我校侗锦织造技艺研培的三年规划。今后我校以侗锦织造技艺为核心的手工技艺类非遗课程,除了面向研培班学员开放以外,还以选修课形式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并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技艺基础较好的地区与当地村委会共建既适应传统手工技艺特点,又能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工作坊,帮助村民把侗锦设计成受市场欢迎的旅游商品;以侗锦及侗锦文化为选题,组织学生申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组织师生积极申报侗锦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发表学术论文,建设侗学研究高地。

侗锦织造技艺研修班项目负责人肖慧芬发言
民间雕刻是我校今年新开设的研培项目,雕刻班项目负责人、怀化学院美术学院刘磊霞副教授在发言中谈到,早在2006年,我校就创办了“雕刻艺术实训中心”,为本科生开设石雕、木雕选修课程,并与沅洲石雕工艺大师、民间木雕工艺大师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好的研修研习氛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是越来越丰富、多元的市场与需求,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意创新的衍生等问题,雕刻班有信心和勇气带领传承人群走出非遗传承困境。

民间雕刻培训班项目负责人刘磊霞发言
侗锦织造技艺研修班学员杨平机深情地回忆起她11岁时,妈妈下地干活,把正在学讲话的妹妹交给她带,妹妹大哭找妈妈,但是只要一看到姐姐织侗锦,就不哭了,瞪圆眼睛看。为了带好妹妹,她只要一放学就坐在织布机上织侗锦,就这么越织越好,去年还获得了湖南省总工会颁发的“湘字号”优秀工匠奖章。她表示今年央视的《非遗公开课》对她触动很大,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她更有信心和目标了。

侗锦织造技艺研修班学员代表杨平机发言
民间雕刻培训班学员郑湘萍是我校毕业的优秀校友,在母校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又重返母校提高雕刻技艺,她用一首诗表达这份情感:“国兴民艺倡非遗,借得东风惠五溪。策马今朝时令好,中华巧匠展旌旗!”

民间雕刻培训班学员代表郑湘萍发言
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对我校研培工作发表了总结讲话,他强调了研培工作的宗旨“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以及研培工作的基本要求“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他要求研培工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多思考,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多做工作,最后,他勉励师生:“我们国家已进入了新时代,开始了新征程,我们在新时代面前不能落伍,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才对我校研培工作发表总结讲话
观礼嘉宾还参观了侗锦研培成果展以及五溪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实践中心、西区易图境美术馆。陈友材处长点评了学员作品,认为“生活味儿更浓了,实用性更高了,观赏性更强了,创意更多了,正一步步朝着新生活迈进”。
陈处长离开艺术实践中心和易图境美术馆时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创新的灵感和源泉。怀化学院在搜集、整理和保护非遗实物与艺术作品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数量多、质量优,这些展品,我们要是仔细看,看上三天三夜也看不完、看不厌啊!”

嘉宾与学员们一起留影
嘉宾参观五溪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实践中心





嘉宾参观易图境美术馆



嘉宾参观侗锦研培成果展


拍摄:卜一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