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永存那份希望
作者 张士联
(1)一位老太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后来女儿出嫁,再后来老伴去世,老太太依然如故地照顾儿子、她那唯一的儿子。
(2)几十年过去了。老太太92岁,儿子72岁那年的一天,儿子对老太太说他要吃西瓜。老太太自然喜出望外。因为她明白,只要儿子知道渴知道饿,就有站起来的可能,起码还能继续活下来。可是当老太太从两里开外的集市上捧回一个大西瓜时,儿子早已闭上了双眼,死去了。老太太一屁股坐在地上,西瓜摔个粉碎。

(3)当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采访时,老太太早已被人抬到床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记者只好面对电视观众说道:“儿子是老太太唯一的希望。如今儿子没了,老太太还能活多久……”
(4)记者哽咽了。我也潸(shān)然泪下,心说:“如果儿子还能活着,老太太会不会长命百岁?”我知道希望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那份希望,我们会如何?没了那份希望,我们又会如何?
(5)我便想起了夸父追日的故事。太阳最红,太阳最亮,太阳是光明的象征。谁能天天见到太阳,离太阳最近,谁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于是夸父就满怀希望,夜以继日地追赶太阳。渴了就喝黄河、渭河的水。后来喝光了黄河、渭河的水,他还没忘了追赶太阳,终于渴死了。他遗下一根木杖,变成一片树林,叫邓林。
(6)我还想起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等。他们永存那份希望,便永存那份力量,永存那份信心,永存那份执著和倔强。终于各个气吞山河,丰功伟业与日月同辉。当然我也想起了无数个醉生梦死者,饱食终日者,浑浑噩噩者,等等。他们缺钱吗?不缺。他们缺健康吗?不缺。他们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理想、信念、那份人生的希望。他们没了希望,活着没意思,死又不情愿。当然他们跟那位老太太不一样。老太太没了希望,那是她把希望奋斗到了最后一刻。她活得光荣,即使死了,也死得伟大。而他们,那些醉生梦死者等,根本就没有希望,只能活个行尸走肉,让人不能不想到“有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7)我又想起我那篇获奖的散文——《生命之歌》。那是我为赞颂母藏羚羊们永存那份希望而写的。世间无一生灵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不对自己的生命寄予无限的希望。于是便高唱生命之歌,鼓舞自己向着希望前进,再前进。赴汤蹈火,乃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母藏羚羊怀孕了,为了避免雄藏羚羊的性骚扰,它们必须集体迁徙到新的栖身之地——更适应它们坐月子的草原。然而迁徙谈何容易?跋山中的凶狮、猛虎,涉水中的鳄鱼、河马,随时都会夺去它们的生命。母藏羚羊们怕了吗?它们知道,只有它们坚持每年一次周期性的迁徙,藏羚羊才有希望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永远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于是生命之歌在怀孕的母藏羚羊耳畔响起,激荡在心中,鼓舞它们向着生命的希望,勇敢地踏上了征程。一路上它们披荆斩棘,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它们成功了,在新的栖(qī)身之地生下了宝宝,待宝宝壮实一些,便带着它们原路返回,与公藏羚羊们欢聚一堂。哇!母藏羚羊们的生命之歌最嘹亮。
(8)其实那位92岁的老太太也在唱着生命之歌,默默地唱着生命之歌。电视台早就报道过她照顾瘫痪儿子的事。儿子16岁那年,不知得了什么病,突然瘫痪不起。老太太不相信儿子会永远地瘫痪。儿子毕竟是一条生命,而且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条生命,无论如何也要让这条生命鲜活起来。老太太全力以赴。后来女儿出嫁,老伴去世,一个孤寡老太太照顾瘫痪的儿子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千斤重担老太太也要扛起来。她什么都不寻思,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儿子恢复健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这希望越来越渺茫,老太太也绝不放弃。老太太默默地唱着生命之歌,也终于唱出了生命的奇迹。如今儿子虽然死了,但毕竟活到了72岁,瘫痪在床50多年的人,能活到古稀之年,谁能说不是奇迹?而老太太也创造了她健康的奇迹。92岁的老人,既要帮儿子翻身,又要给儿子擦身。饭谁做?地谁扫?衣谁洗?92岁的老太太却干个利落。一个西瓜少说四五斤重,92岁的老太太竟能从两里开外的集市上捧回来。
(9)母藏羚羊感动了我,让我写出了好散文《生命之歌》。老太太也感动了我,驱使我写出了散文《永存那份希望》。我把它读给我的学生、跟我学作文的中小学们听。他们都说老太太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老人。
(10)望着眼前这些中小学生,我心潮起伏。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样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父母、祖国、社会对他们寄予着无限的希望。他们牢记着这份希望了吗?他们牢记着。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热爱劳动;爱锻炼身体;爱做好事;努力学习,经常挤时间跟我这个业余作家学作文;等等。我坚信,他们永存那份希望,将来各个是德才兼备英雄人。
(11)不知那位老太太是否还活着。即使死了,她也死得其所。因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永存那份希望,我们就会活得勇敢、坚强,脚踏实地走出最实在的人生,乃至抒写出最壮丽的篇章。
(12)我有一位同事,虽说不是行尸走肉之类人,可事业上的不顺,也常使他萎靡不振,甚至破罐破摔。后来他在网上看了我那篇《永存那份希望》的散文,便对我说,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希望,否则就活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他说他要重新捡回他那份希望,并永记心间。
(13)其实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只要热爱她,珍惜她,我们都会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希望,并不离不弃。不断唱响生命之歌,我们定会永存那份希望。希望不灭,脚步不停,我们何愁走不出最有价值的人生?
引导读写
A 散文形散神聚,应让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的写作意思。作者可以借物言志,可以借物抒情,也可以直抒胸臆。本文主旨明确,第(11)和(13)自然段作者发表议论,恰恰就是文章的主旨。
B 注意文章的写法——夹叙夹议,即边叙事边议论。第(11)至(13)自然段,第⑥自然段等处都使文章边叙边议。
C 为了更好地衔接上下文,我们应注意用好过渡词句,甚至一个字都有讲究,第⑤自然段首句的“便”,第⑥自然段首句的“还”,第⑦自然段首句的“又”都很好地承接了上文。还有第⑧自然段首句的“其实”,是个过渡词。
引导答题
1、第(2)自然段尾句对老太太作了什么描写?表明了老太太什么心情?(“坐”是动词)
2、第(4)自然段记者为什么哽咽了?(可想想老太太精神如何)
3、 第(4)自然段的前一个“我们会如何”,你认为会如何;后一个“我们又会如何”,你认为会如何?(注意文中原词句)
4、第(7)自然段母藏羚羊新的栖身之地是怎样的栖身之地?(破折号有时起解释说明作用)
5、第(10)自然段“寄予着无限的希望”,是怎样的希望?(注意下文原句)
6、第(2)自然段“喜出望外”对老太太作了什么描写?(“喜”是高兴,表现在脸上)
7、第(4)自然段老太太真要能长命百岁,原因是什么?(注意下文词语回答,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永存那份希望
1、动作 对儿子的死无比震惊与悲痛的心情
2、被老太太照顾儿子的事迹感动着,同时也是十分同情老太太的不幸
3、走出最有价值的人生 活出个行尸走肉
4、更适应它们坐月子的草原
5、他们永存那份希望,将来各个是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
6、神态
7、儿子是老太太唯一的希望,如果他能继续活着,老太太就会“永存那份希望”,就会充满着力量和信心,会更加地坚强
作者简介
张士联(张士连),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士联作文公益促进会会长。当过兵,复员后在一家央企担任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党委秘书等职务。2000年企业内部退养后,在进行影视文学创作的同时,致力于中小学生语文(作文与阅读)辅导与研究。期间整理总结创新了“作文八种结构法”,获得了国家专利。先后撰著了《士联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上下册)《话题作文与阅读》(上中下三册)《阳光童话林》《作文早入门》《美文塑人生》等著作多部。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