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被的艺术
申卫华
当兵四年,我学会了叠被。
笑话,都十八岁的大小伙儿,难道还不会叠被?作为普通百姓也许不知,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会叠被,得叠出军容;叠出军姿;叠出军威;叠出军魂!
说起军魂,看过三军仪仗队的队列,便可知晓。尤其是建国七十周年的阅兵式,实在是养眼。那整齐划一步调一致,铿锵有力的方块队,曾让国人心灵之震撼!而由大说小到叠被这军中的特色,也是军魂的彰显。
自从穿上绿军装,盖上绿军被的那一天起,这叠被成了现代军人,必须学会和掌握,只有部队才有的手艺。说起手艺,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你想啊,将泡泡囔囔的棉被,由“O”字变成“E”字,非一日之功。连长总会说:“不会叠被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看来,要想当上将军,得从叠被开始。也是哈,连长就叠了整十五年的军被。
为了将绿军被,叠成艺术品。当年的我同一帮清江的老乡,着实下老功夫了。而部队的作息安排,是起床号后先出操,早饭之前内务搞。一个半小时的内务,光叠被就成了新兵紧张而忙绿的首选。而为了将被子按部队的要求,叠出像模像样的艺术品,常常耽误了早餐的分享。
由于军营叠成的被子,不是简单的折起放好,是要叠成平行四边形,四角展方的豆腐块。所以,看着双人床的上下铺,其军绿的豆腐块,平整的白床单,普通的军被立马呈现出线条之图,造型之美。再看床头毛巾的统一挂放,学习课桌上,搪瓷缸杯把的向右看齐;牙刷柄的向左看齐。则共同勾勒出独特养眼的军营风采!
当年,为了将军被叠成艺术品,在老兵的传授下,班长的指导下,曾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夹板之法。此法是选用硬纸板或三合板,在叠被时,按折叠的部位,将板夹在松软的被子中。这样,在多次折叠后,就形成被子的固定线条。而形成固定线条后的军被,再经过岁月的打磨,一条能呈现艺术的军被,便大功告成。
一位曾同睡双人床的徐州老兵,当年为了教我尽快掌握叠被的技巧,首先问我能否吃苦,回答是斩钉截铁。接下来的水成型法,是在私底下进行。军被是松软的,但如果有水的加入,其军被的线条成型,就好操作多了。只可惜晚上的盖被,得在翻身打滚中煎熬。不过,当年的煎熬却有开心快乐相伴,因为找到了艺术叠被的捷径。
叠被的艺术,军人的素质。退伍后的多少年,我一直保持这一军人的特长。刚到基层派出所会儿,所长见到我能将军被叠的四角展方,竟让我分管起所里的内勤。整齐划一的内务,一尘不染的所貌,在当年,曾让派出所的同行们交口称赞。也难怪,一次公安局局长,下到派出所检查,由于目睹了民警宿舍里,那不同寻常的被子,很快便将我从基层派出所,调到机关办公室。此是叠被的功劳。
叠被的艺术,有缘的婚姻。当年,曾经年轻貌美如花的老太婆,到咱家串门(邻居)。进门后的第一眼,便相中了叠成艺术的被子,当即就萌生处朋友的想法。如果说当年是帅小伙的吸引使然;不如说是含有艺术的军被,成了牵线搭桥的红娘。难怪成家后的老太婆总说:“当看到叠得如此漂亮的军被,竟成了你的俘虏!”
叠被的艺术,回忆的美好。随着婚姻的喜结良缘,曾经的军被,被后来的婚被取代。从此,其叠被的艺术,便淹没在生活的鸡零狗碎之中。不过叠被的嗜好,五十多年来从未放弃或丢掉,只不过再怎么叠被,也没有曾经军绿的味道,更缺了那份军被中,特有的艺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