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人系列之二十八——那年五一节
于 波

北方的五月,经过冬雪的滋养,草皮已是黄中带绿,马路旁边成排的北京杨枝头吐出嫩叶,偶有一棵万年青闯进视野,让你眼前一绿。远处的“东方红”拖拉机拖着农机具奋力奔跑,扬起高高的尘土,告诉我们春播开始了。我和同学牛凯生靠着长途汽车的玻璃窗张望沿途的风光,松嫩大地的风沙远大于我们三江平原,尽管在齐齐哈尔已经领略了近一年,出了市区这种感觉越发明显,车窗的玻璃都被泥土着了色,突然有沙粒打在车窗上,我在车内也会下意识地躲一下。凯生的妈妈说,“别看这路旁的北京杨只有手腕粗,它们至少有十七八年的树龄了。”我接话说,“我们那儿的北京杨用不上十年就长这么粗了。”阿姨说,“你可知道这是黑龙江的北部,等到了我们双河农场,更是少见粗大的杨树。”凯生说,“妈,咱家从兴凯湖搬过来没多久,你怎么知道这儿树龄的事?”“我也是跟当地的人聊天才知道的。”
这是三十八年前五一节的一幕。那时,我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读书。五一节放假,我跟同学牛凯生去他家玩,那次双河农场之行至今还记忆犹新。
凯生的母亲,我叫曹姨。大高个,烫着卷发,头上还扎着纱巾,是个热心肠。节前就来到齐齐哈尔等儿子放假,买票、换车都不用我们。当初决定去同学家过节,心里还有些忐忑。一路上,曹姨的健谈和热情让我打消了顾虑。她讲,“双河农场在齐齐哈尔甘南县内,距离北京一千多公里,但归北京劳改局管。现在有政策,我们一家很快就会回北京,等凯生大学毕业了也回北京。”“在首都工作,太让人羡慕了。”我脱口而出。没成想,因为我这句话,曹姨还真上心了。
在甘南县换车,我端着随身携带的相机四处搜寻可拍的镜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甘南县城,大马路是沙石铺就的。三层楼的国营商店门前是个十字路口,这里应该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了。我俯视着海鸥4A等待时机,一辆挂着黑龙江省07开头的“大解放”汽车从我身边驶过,正巧从左侧开过来一辆胶轮农用拖拉机,上面坐着应该是一对儿夫妻,我急忙按下快门。这张尘封了几十年的照片还躺在我的影集里。因为当时我在系里负责摄影,回学校就冲洗出来,还在底片上写下了地点、时间:“甘南86.5.1.”
曹姨说,“这里土壤含沙量多,地产西瓜特别甜,只是现在不是季节,暑假再来就有的吃了。”“甘南县,好像与日军731部队的细菌战有什么联系来着?”我搜肠刮肚地回忆着书本上的历史。凯生说,“不是日军是美军。抗美援朝时,美军在这里投掷过细菌弹。”甘南,这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不起风时,天是湛蓝湛蓝的。我的胶卷是黑白的,只有望天兴叹了。
换上大客车再次出发,风沙不断地扑向车窗。曹姨说的对,感觉越往北走,春天来的更晚一些。枯黄的高草构成了沿途的主色调。让我想起刚到齐齐哈尔时,到嫩江大桥访古的事。
深秋的嫩江已进入枯水期,架在嫩江上的铁路大桥被眼前的茅草遮挡着视线。商校的高中同学朱光仁说,“这座桥就是当年马占山抗日的地方。”我们为了一看究竟,决定向桥下进发。走下公路才发现,这里的茅草完全淹没了我们,仿佛进了迷魂阵,抬头仰望,根本看不到江桥的影子了。正当我们担心迷路的时候,突然,有两个荷枪实弹的武警出现在眼前。一顿盘查,着实让人害怕。好在我们随身携带了学生证。两名战士的年龄好像比我们还小,但特别精神,尤其那一身草绿色军装和大盖帽让人羡慕。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对军装和警服情有独钟。
不到一个小时的颠簸,眼前出现一片高楼,与周围景致显得格格不入。曹姨说,“我们到家了。”嗯,这片楼群跟齐齐哈尔市的某一个小区很相似。下了车,感觉又回到了市里,但还不一样。马路上和居民区到处都是穿警服的人。我问凯生,“这些都是武警吗?看着不像啊!”“忘了我们是劳改农场了,教养所的管教和农场的公职人员都发警服。”
一进门,曹姨吩咐凯生和我去洗脸。等我们出来,牛叔的饺子已经上桌了。牛叔给我的感觉是位慈祥的长者,我猜测应该有五十岁了。看见儿子回来,老人家眼睛都放光,一再说,“趁热吃,趁热吃。”“羊肉馅的,纯肉丸的!”凯生边吃边说。牛叔坐在那儿看着凯生,脸上洋溢着幸福。我一口下去,满嘴流油,太香了!真是第一次吃这么香的饺子。那时肚里没油水,上大学偶尔改善伙食,就是几个同学结伴到学校对面吃碗面条。记得那家面馆的醋是免费的。我发现女同学更能吃酸的,估计面馆醋的销量远大于面条。
风卷残云过后,蘸碟里剩下一层纯白的羊脂。
晚上,我和凯生借宿在曹姨的好朋友家,这家父母都是医生,有个独生女。
医生一家特别热情,曹姨重点介绍我,是凯生的同学,一同从齐齐哈尔过来的。对医生女儿的印象不深了,只记得个头不矮。那时玩心太重,满脑子是照相的事。我跟凯生商量一定要把牛叔的警服都找出来,明天去拍照。
第二天,我和凯生去牛叔的办公室,长袖的、短袖的还有警用大衣都带上了。牛叔给我们讲,早期他们归公安部管,警服与公安部门相同。1985年后,劳改局归司法部了,警服没有臂章和警号。牛叔不讲,我还真不知道这些知识。只记得上高中时,警察穿的是白色的制服。我们俩穿上警服,在双河农场办公楼前合影留念,牛凯生还设计了对打格斗的架势,我把相机摆在窗台上完成了自拍。尽管节约着用,两个120胶卷还是在我们愉悦的情绪下快速用完了。在回家的路上凯生说,“我们这都有警服穿。你若成了那家医生的女婿,不但有警服穿还能跟着去北京。”
后来,曹姨郑重地给我讲,如果有去北京的想法,通过结婚是可以实现的。
机会改变命运,但面对机会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曹姨的良苦用心,当时的我是理解不了那么深刻的,只是满心感激曹姨对我的好。
2009年暑假,我带着女儿去北京牛凯生家,我们还聊起当年双河农场之行。在大兴,我又品尝到了牛叔的厨艺;曹姨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健谈!
2024年4月26日于深圳市颂德花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