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姑姑暨受邀参加山西平鲁纪念李林烈士牺牲84周年活动
文/李舟玲
4月20日早上,我接到区宣传部打来的电话,邀我一起参加朔州市平鲁区纪念李林烈士牺牲84周年纪念活动。同行的有龙海区领导、宣传部、统战部、文旅局、区侨联和石码街道等领导。
4月26日上午9时许,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华侨女英雄李林烈士牺牲84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山西省、朔州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平鲁区各界代表、学生代表,以及从福建远道而来的侨界代表,李林家乡漳州市龙海区代表,李林就读的厦门集美中学代表同两地媒体等600余人,在陵园英雄纪念碑前,手捧鲜花肃立默哀,表达对长眠在此的李林烈士和牺牲在平鲁大地上的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和绵绵哀思。我是作为李林亲属代表,与福建省、漳州市侨联,龙海区领导一起,和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向英雄纪念碑献花。
27日,我在朔州市侨联杨主席和研究李林的著名作家王宝国先生陪同下,到山阴县吴马营乡西郭家窑村李林英烈牺牲地进行简朴的祭扫仪式。随后,在这里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次追忆英烈牺牲经过,深刻感受先烈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敢于献身的斗争精神,还听了村民讲述李林的英勇故事。
山西朔州市侨联 2024-04-28 报道
活动期间,央广网做了视频和图片直播。也对我进行了采访,要我谈谈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我说出了心里话:“很震撼,很紧张,很感动。”我说:“家里保存有一个特别的笔筒,是父亲留给我的。那是李林曾经用过的笔筒,上面雕刻着她的名字李秀若,每每看到这个笔筒,就让我联想到,当时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姑姑,克服困难来到山西抗战,付出年轻的生命。姑姑是一个具有顽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作为李林的侄女,我更应该教育好下一代,学习她的这种精神。”
据我了解这次活动由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中共朔州市委统战部、朔州军分区、朔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山西频道协办,中共平鲁区委、区政府承办。是作为“共续红色侨文化,书写晋闽山海情”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这是我继2015年、2019年后,第三次来到平鲁,缅怀我的烈士姑姑。
李林原名李秀若。1929年5月,陈茶(我的奶奶)带着她14岁女儿李秀若,和3岁儿子李永成(我的父亲)从印尼外南梦回到石码。先暂居在龙门街堂嫂吴燕家。1930年2月,陈茶以丈夫李瑞奇的名字,以时价400大洋的价格向方某某购置位于石码镇桥内街(今甘棠路),房屋一座。该房屋为二进带楼带地基的楼房。李林先是在甘棠路后面的石码大埕私塾读完高小,然后先后到集美、杭州、上海读书。那时我父亲年纪还小,每次姑姑放假回家,他都吵着要跟姐姐一起去读书,有几次奶奶带着他送姐姐到位于甘棠路家不远处的大码头乘船,看到姐姐的汽船开走了,每次我父亲都是号啕大哭回家。1936年,我姑姑到北京读大学,后来改了名字叫李林。抗战全面爆发后,姑姑就和我们失去联系。
1951年,我的爷爷李瑞奇去世,弥留之际,拉着我父亲的手嘱咐说:你的姐姐是去北方参加革命,你一定要找到她,这是你的亲姐姐。在30多年的时间里,父亲一直记住爷爷的话,多方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
1987年,我和父亲看到厦门电视台正在播放12集电视连续剧《烽火侨女》。《烽火侨女》是以牺牲在雁北抗日战场上的民族女英雄李林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以李林为中心的抗日、爱国、革命、青春的群体。父亲强烈感觉到片中的李林形象,很像自己从1936年就已失联而苦苦思念半个世纪的姐姐(李秀若)。他询问了堂嫂吴燕,给30年代初李秀若的几位集美同学写信,她们一致认为:“李林就是李秀若!”之后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龙海侨联和党史办。引起的龙海政府的高度重视。1988年5月李林的同学贾唯英偕爱人王宇光在集美中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李林故乡石码的龙海县委党史办和李林在石码和漳州的亲属。
1988年李林的爱人战友屈健携儿子屈海云来到石码,到龙海市榜山镇田边村林地为岳母(李林养母陈茶)扫墓祭拜。
1990年4月,当时的龙海县隆重举行“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活动。同年12月21日,经龙海县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协商通过,邀请李林烈士亲属(弟弟)我的父亲李永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龙海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龙协邀<8>118)。
2004年我的父亲走了,父亲生前把李林曾经用过的这个笔筒和他多年来寻找李林和有关她参加革命的新闻报道剪报等资料交给我,告诉我要一定要保存好,要积极宣传姑姑的爱国革命事迹和还要学习她的无私奉献精神。
事实上,在龙海,从80年代末年到今天,宣传李林烈士精神各种活动一直不间断。
2009年9月,我的姑姑李林入选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全国人民投票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9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我多次受邀作为报告人,参加龙海市举办了多场“双百人物”李林烈士英雄事迹巡回报告会,当时的市领导和部分市直机关负责同志多次出席报告会。
和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李林扮演者张丽红
关于我的姑姑:
李林(1915.11~1940.4),原名李秀若,福建省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人,中共党员、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先后曾任牺盟会总会干事、大同中心区宣传委员,晋绥边区宣传委员兼第八游击支队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牺盟会晋绥边委会组织委员兼军事部长,山西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后称晋西北行署)委员兼第11专署秘书主任等职。
1940为吸引火力掩护撤退的部队,一身二命英勇壮烈。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及各级组织纷纷追悼,国内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中共中央晋西北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1940年5月26日社论《悼李林同志》指出:“李林同志的一生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斗争史,她的死,无疑的是国家的一个大的不幸和损失,尤其是晋绥边区的人民更是失掉了他们最亲热的保姆,失掉了光明的灯塔。”
李舟玲记于石码2024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