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几本旧书救赎回忆
卫铁生

垮掉的一代几乎不再手写
朦胧派后期的爱欲死去
如果读几本旧书就能救赎回忆
我愿意在纸张的磨损中
抚摸钢笔油墨并荷尔蒙起来
青黄不接的生活都献给诗的纯粹
青发的兵马不排斥飞扬
我奔走的大野播种肆意的自由
虽收成不多但颗粒不被折腰审查
敲钟的队伍在手抄本内流传
一批皇帝一批贫民都是妙龄劫匪
为一场唯美写下肝胆中的光
翻开谜底的早晨或黄昏
仿佛天天在新鲜的疼痛里诞生
我在今天读几本旧书回到从前
在箱底的草稿上晾晒嫁衣
用几十年平常的放弃给喜鹊祭祀
所谓救赎壮举无非是泛黄回忆
依旧写诗但几乎不敢与狮子开玩笑
浩大草原的一粒又一粒沙尘
摩擦在眼角却已看不起钉子与骸骨
都牺牲消逝了都在流水线上寄居
不知最后的剩余里还锁着谁丧失的爱

榆钱儿读诗:
读这首,普希金的名句在跨越岁月的诗行中由远推近,C位特写——
“过去的一切,都变成了珍贵回忆”!
面对《读几本旧书救赎回忆》的图与文,时光瞬间倒流,十年浩劫之后那个文艺复兴的春天啊,文艺青年们解放的诗心“荷尔蒙起来”,欢欣贪婪地呼吸自由清新的空气!图片中那些与诗相关的书刊,那清新时代风的简朴装帧插图,那淡淡的纸香油墨香,好亲切啊!
我不擅长写诗,但不妨碍我喜欢读诗。那个时候,我也正值青春“妙龄”,与许多热爱诗歌的“平民”一样,狂热偶粉诗歌的“皇帝”,并制作许多带着自己身心温度的“手抄本”。在“青黄不接”的拮据生活中,我省下口粮钱,去书店把许多一读钟情的中外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邀请到我简陋的木书架;去订阅《诗刊》,《星星》,《十月》、《收获》、《天涯》、《青年文学》……去做诗歌的“劫匪”!
每节课开始几分钟,都忍不住为我的少年朋友分享一首激动我的诗。过年了,作为班主任送给学生的礼物,是我和我先生女儿一起,手工制作的一百多份书签。每个书签的内容,都只为某个学生量身设计——我把学生的特点说给家人听,再一起从诗刊文集中选一句诗,由我亲手写于书签赠给学生。几十年过去了,师生聚会,竟然还有学生一直珍藏着那枚小小的,手写赠诗的书签!被诗歌中“一场唯美写下肝胆中的光”照耀的心灵啊,如此情深!
哦,不好意思,因为读诗共鸣,我说自己这么多,喧宾夺主了。回到《读几本旧书救赎回忆》的文本中来吧。说说让我反复回味的几处:

1、“垮掉的一代几乎不再手写”/“朦胧派后期的爱欲死去”。开篇两句,痛心不已的感慨。时下,大生产的“流水线”上,许多写诗的人初心背离,以手写心,以心写爱的诗歌精神“都牺牲消逝了/都在流水线上寄居”。每念此,悲从中来也……
2、“青黄不接的生活都献给诗的纯粹/青发的兵马不排斥飞扬”。这两句时代背景和文艺青年合写,透见出文艺复兴气浪的清新刚健。
“青黄不接”,双关。一指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大背景下,物质生活的窘迫;一指十年浩劫,文化精神的荒荒。“青发的兵马”指意气方遒的黑发青年,激情燃烧“不排斥飞扬”!
3、“我奔走的大野播种肆意的自由/虽收成不多但颗粒不被折腰审查”。怀念文艺复苏时期,带来心灵的解放和抒写真性情的自由,那时没有敏感词之说,没有“折腰审查”的高压,无须为坦露内心而担惊受怕。那时诗歌是精神生命的救赎途径,“为一场唯美写下肝胆中的光/翻开谜底的早晨或黄昏/仿佛天天在新鲜的疼痛里诞生”!
4、“依旧写诗但几乎不敢与狮子开玩笑/浩大草原的一粒又一粒沙尘/摩擦在眼角却已看不起钉子与骸骨/都牺牲消逝了都在流水线上寄居”。诗作末节,伤今悼昔。目下的诗大歌写作的困境,似乎面对着“大狮子”,无形却又极具杀伤力,诗言志说真话者,时时有被扼封喉昽的危险。而诗坛上那些暄嚣的泡沫垃圾,居然“已看不起钉子与骸骨”,拔掉眼中钉并置于死地,似乎已是部分权力与政客的日常工作内容了。
回到诗题《读几本旧书救赎回忆》,呜呼!诗歌“救赎的壮举”,岂是仅靠回忆就能激活?怀念,忧心与期盼,万千滋味都在诗题中啊!
( 图片来源:丽丽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