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时间读书吗?
沈 学 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成长的最好伙伴。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读书越少的人,越容易过得痛苦;读书越多的人,才会越来越通透。
读书,就是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积累不断超越自己的资本。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辽阔的过程。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读书,就是给自己保留一个人生逆袭的机会。
那么,对于以没有时间为理由而拒绝读书的人,不妨看看古人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书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潜心铸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第二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能读得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三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籍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古今多少事,一切尽在灵心观照之中;
第四种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读书永无止境。读书读到最后,就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书中未必会有黄金屋,但一定能有更好的自己。
书籍未必能使你在外部光鲜亮丽,却能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家钱锺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诗人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当你一旦爱上图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读书需形成习惯,愿每个人都能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催生自己的事业发芽、开花、结果。
附:《书山》诗一首——
用《圣经》摞成的书山令人仰望观叹
沿着崎岖的小路登攀有人看见
岭上的孔老夫子正在书海吟诗远瞻
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让我和后来者咀嚼吞咽了几千年
书山 每一页都是攀越的阶梯
书山 每一篇都是持之以恒的砺练
要不那难以翻动的沉重页码
怎能映出寒窗苦读的学子身影
成就一派方家潜心治学的风范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知青文学》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