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溢晓
深秋时节,我拿着温阜敏教授的《情满年轮》,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动。温阜敏教授把自己对粤北地区的感情、对家乡的山川、对亲友的爱,以及对已逝的年轻时光的追忆,都用优美、清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
虽然我与他相识不久,对他知之甚少,但在《情满年轮》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位文艺学教授的优雅与真挚的文艺情怀。作为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教学和文艺评论写作的高校教师,他对诗歌写作的热爱和执着,着实令人钦佩。他那空灵的诗情,纯洁的感情,每一句话都能打动人的心弦,激起人们的共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诗歌吧,跟随他的诗句,走进他那浪漫而又温暖的年华。

一、情满年轮:诗写粤北
温阜敏对于粤北地区的深厚感情,在本书开头部分就可以看得出来。“那年,我如种子播入沃土/韶乐的遗迹上沐风栉雨/一棵粤北杉树的概念,就是/山岗上远望张九龄的明月……”“千古丹霞演绎沧海桑田/红土淹没了恐龙与佗城……”“马蹄声早于消失梅关/余靖的风采犹挂铜城楼上……”(《南岭之南》)。温阜敏用足迹丈量着粤北,用眼睛寻觅着诗歌的踪迹。不管是《南北韶关》《深秋在马市一个小院》,还是《周前古墟》《红豆杉间的西京古道》《漫步南岭红沙漠》,他所走过的、看见的,都不只是景色,而是一首首以乡土为根基,抒写生命的优美诗歌。
从他创作的粤北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一种山水之情,宁静豁达,温婉典雅。他经历了太多太多,他的诗歌之心,如水般清澈,如冰雪般纯洁。他的诗里有一种慈悲的风景,有一种庄严的心境。

二、情满年轮:诗写故乡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故土,温阜敏也不例外。越是经历,越是难以忘怀。那些失去的迷茫与单纯的时光,那些重叠在一起的石子路,是他与哥哥姐姐们童年嬉戏的足印,是他自由飞翔的源泉。粤东的故乡,粤东的风景,客家民居的围屋,围屋中的月色,都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回忆。所以,他关于家乡的诗,也就变得更加深邃、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感情。
“渐渐只是一个普通名词/故乡,黯淡在粤东的丘陵里/老乡亲都化作灰白的照片/山歌已随梅江河流逝/我的祖居围楼曾岌岌可危/出门的下一代丢失了乡音……”“无数次想象那片祖上的红土/正宗的客家口音悠悠,回荡/在缀生着围屋村落的山地……”(《渐行渐远的故乡》)。
渐渐远去的家乡,暗淡在粤东的山岗上。时光仿佛就在昨天,诗歌中流淌着他对故乡、围屋村的深深眷恋。故乡的梅江河,屋前的芙蓉树,现在已成为回忆的底片,灿烂地映在他的心头。
“阳光总能透过枝叶/偷窥厅墙的一列照片框/前窗下是盛开的红火/红火地遮蔽了所有窘困。花前走过上班的母亲/瘦小的身影捎去锦葵沁香/偶尔回归的知青大姐/携来干校采胶的舞姿。落花卷失往事的苦辣酸甜/花苞裹藏发育期儿女欲望/常穿越窗外花丛,发呆/目光叠印出灰褐、墨绿与鲜红。收音机电唱机交织红歌/妹妹们环簇妈妈歌唱/歌声镀亮了每一朵花/每一个早晨和黄昏……”(《那年老屋前的木槿花》)。
这不仅仅是一句诗词,更是一幅画卷,一部老影片,徐徐展开,缓慢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人生与亲情。“成长岁月随着花开花落/不经意,来到1977……”随着阅读,作者逐渐将我们带进了那段艰辛而又美好的岁月。一段又一段的往事,慢慢地流过家乡梅江河,也流过了读者的心田。

三、情满年轮:诗写年华
漫步在粤北的土地上,不时回首往事,生活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如徐徐流动的梅江。那几年的沧桑,在温阜敏的诗词里,就像一杯杯醇香的客家娘酒,细细品味,味道鲜美,清香怡人。品着品着,思绪飘向远方。
回忆起那段荒芜的日子,许多事情在他心中浮现。《那些年听〈战士的第二个故乡〉》《那些年听父亲唱二郎山》《那些年听母亲唱列宁山》……“不老的那个前哨小岛/蔓延了两代人的青春/父辈的旗帜飘扬/我的青春还在流浪……”(那些年听《战士第二个故乡》)。有一种感情,注定了怀念。用鲜血染红的青春,织出了诗意与梦想。

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和失望,充满了欢乐和悲伤,但是温阜敏的诗歌,不管是生活,还是风景,亦或者是校园,亦或者是教室,亦或者是思绪,亦或者是异域之旅的雪原与星辰,都是那样的宁静,诗意是那样的开阔,诗情是那样的感人,而诗歌则是让人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温阜敏的诗,具有很强的图像感、情境感和时代感,能使人感觉到山水之美,四季之美,人生之美。在这个年代,我自己对于诗词的评价,并没有好坏之分,只看喜不喜欢。只要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能够引起人生的兴趣,能够被读者所接受,我就认为那是好诗。

总的来说,读完《情满年轮》让我更热爱生活,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这本诗集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诗集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触及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诗集中的诗歌语言简洁却富有力量。它能够以几句简洁的诗句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读完《情满年轮》,我意识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才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