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东方智慧变成世界智慧——探寻习近平同志上海足迹
200 7年8月,上海市委召开专题会,研究上海世博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演绎方案。筹办部门提出中国馆的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习近平表示赞赏。特别指出:要将东方的智慧变成世界智慧。
(一)
习近平说:中国智慧要体现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比如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智若愚……
改造融合、兼收并蓄,都是中国智慧,
要将东方的智慧变成世界的智慧。
习近平对"中国智慧"的诠释,
不仅融入后来中国馆的布展里,
更融入世博会举办和上海城市发展中,
让人们对上海的城市精神有了更深领会。
习近平深知智慧藏在历史之中,
为此专门来到鲁迅纪念馆追思: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鲁迅文化薰陶出来的",
对鲁迅及其精神推崇备至:
鲁迅精种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之魂,高超无比。
希望上海能充分发挥鲁迅精种,
使其功能育人情操,养人心志!
习近平前往复旦大学校史馆调研,
看到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自传》,
以及首版错版的《共产党宣言》,
对其刊登、翻译的来龙去脉追根寻源。
习近平还调研了同济大学校史馆,
得知校名取自成语"同舟共济"的因缘。
该校举行100周年校庆之际,
送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赠言。
在谈到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时,
他说大学是城市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
是城市动力、魅力、实力和动力的重要体现,
开放和谐的上海迫切需要各所高校的鼎力支援。
(二)
习近平不仅重视大学的发展,
对大型文化工程也时时挂牽:
曾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及《辞海》问世百年,
肯定其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所作的积极贡献!
习近平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世界精品,
通过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工程,
为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习近平高度重视精神的引领、文化的传承,
十八大后反复强调其给全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习近平提出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注)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也最有理由自信。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
渗透于人们的活动,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制度之中。
无论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
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离不开文化。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
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加以表达。
注:"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维我中华2024年4月2 5日修改于海口市绿园商务酒店,敬祈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