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焓
初来乍到粤北的土地,这里的一切无疑是陌生的。但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拜读温阜敏老师的《情满年轮》,让我走近了这片群山,增强了我对这里的归属感。

温阜敏老师从多个方面展开,以时、地、人、事分类,恰如其分地用“情满年轮”这一书名概括了这些诗章,奠定了全书的基调,拉开了全书的序幕。

温老师的诗篇视野开阔。从西京古道到格桑花开,从年青的冬夜漫步到虔诚者的圣地……脚下的土地在笔下古今远近穿梭,唯有情不变。跟随温老师的步伐,我们能在秦城古门前“邂逅两千载莽莽的风霜(《霜降的叠印》)”,抑或“驾晚霞穿越回9世纪的神圣(《夕阳里的普兰巴南》)”,感受只言片语便引来历史的穿堂风扑面的酣畅淋漓,心底油然生起对岁月的崇敬之感,彻底享受时间的魅力。

与此同时,温老师的文笔也颇为隽永。在《在北江的下游宽阔》一辑中,他描述山沟里的老矿“如今,像一个疲惫的老兵/蜷缩在大山怀抱”令我感触颇深。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景身后,是曾经繁华岁月的消散,沧海桑田,完成使命的土地蹒跚归来,心满意足地回归本真。短短两句话便埋尽了峥嵘,让人读来心腔一颤。
不仅如此,温老师的文字也相当深情。一句“雨大的地方是家乡(《春雨大塘山》)”便足以猝不及防地打湿断肠人;而《同学发来的黑白附中毕业照》又仿佛把记忆中最脆弱的花瓣冲到面前,对于正在逐渐迈离青春的温床的我而言更别生波澜。温阜敏老师的文字真情流露,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的“不隔”,不拘于辞藻,却仍雕砌出动人的意境,使读者都能获得真切美好的艺术感受。

事实上,读这本书时的感觉,恰如书中出现了六次的“蹀躞”一词。心灵慢慢踱步间,便迈过了粤北的山野,情淌在其间,蜿蜒过许多岁月。跟随温阜敏老师的步伐,我们得以在书页里以游动的形式窥见万物的灵魂,在读世界这本书的过程中找寻真我。诚如书中的诗行:“如今坚硬的时代/熔炉铁浆奔腾/我找回自己的钢钎,找到/这火与钢的道场(《钢城落入瞳仁》)”,在如今浮躁喧嚣的时代,沉淀自己的内心更显得难能可贵,而由此激发我们对感受生活、品味岁月的热情,也许就是读这本书的意义。

在深夜通读全书,三分悠然,七分寂静,颇得心旷神怡。若你亦肯潜心入境,或许不经意间便会入梦这大千粤北的迷人风光,在岁月驰骋中种下独属于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