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英模报告 弘扬爱国精神
南郑区髙台中学举行英雄模范保家卫国事迹报告会

4月25日中午,骄阳当头,松柏葱荣。在汉中市南郑区高台中学体育广场上,1350名师生整齐列队,顶着骄阳聆听爱国教育英模报告。师生们不时为英雄事迹感动,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高台中学党支部书记张辉致辞

上午10点,爱国教育英模报告在雄壮的《国歌》中开始,高台中学党总支书记张辉首先致辞,讲解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回顾了高台中学光荣的革命历史,勉励师生认真听取英模报告,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发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接着,来自南郑区在对越防御战中荣立一二三等功的英雄代表邓兴强、王永平、张建宏和建设边疆五次立功的团级退役军人余凌峰,用自己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反击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家园,建设祖国的动人事迹。全校师生聆听着英模报告,追昔抚今,万分感慨,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立志学习报国的情怀。




之后,南郑区爱国拥军促进会艺术团歌手唐铁兵、刘思利为同学们演唱了《说句心里话》《走向新时代》歌曲,并与师生互动,爱国主旋律回荡广场,师生激情喷发,掌声雷动。
之后,高台中学高二(2)班同学杨搏文登台分享了聆听报告感想,表示要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自强不息,勤奋学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感恩社会,报效伟大祖国。





从廉泉书院到高合中学


南郑县高台中学前身是廉泉书院。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由时任知县傅承湘在原私学的基础上建立。民国元年(1912)易名为襄城县立高台镇高等小学。民国33年(1943)易名为陕西省襄城界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易名为汉中市第十一中学,当年秋平招收高中新生,成为完全中学。1961年秋易名为南郑县高会中学,1966年9月改名为南郑县育红中学。1978年秋改名为南郑县第二中学,1991年秋恢复为南郑县高合中学,至今建校200多年。
20世纪30年代,在高台中学建起了南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委员会,领导受压迫群众开展革命活动。数千地下党员和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当代著名的作家蒋金彦、李彦青,科学家陈正汉就是从这个学校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人物。廉泉粼粼,古柏苍苍,廉泉传承,岁月峥嵘。从廉泉书院到高合中学,二百200多年,数易校名,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廉泉人为实现美好辉煌的“廉泉梦”,秉承百年老校“厚德、敬业、求真、合作”的优良传统,发扬“勤奋、坚韧、乐学、向善”的淳朴学风遵循“严谨、求实、科学、创新”的谆谆校训,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高合中学的繁荣与今天。
报告团参观学生作品展

学生创作作品展




山陕西理工大学教授观赏学生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