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堂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孤山村,居秦巴之间,处江汉之源、沔褒二水交汇之所。孤山平地拔起、孤峰甲秀,成天然八卦之形。此地史称“汉庙堆”,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南征过汉江,船于江中沉江,昭王溺亡,两侍女延娟、延娱亦溺亡。后延娟、延娱显灵江流,世称称为“汉水女神”,周穆王年间,百姓于孤山立庙祭祀,为“堆庙”祭汉水女神之所则。
东汉末·建安初(198)年张鲁杀张修夺其教,遂在汉中传五斗米教。以“阳平治”为“二十四治”之首,建“祖庭”于沔阳,称天师堂,亦称浕口治。阳平总治于汉中有三治,即“阳平治”“后城治”“公慕治”。后城治在南郑县南约140里的廻军坝乡和小坝乡之间的天池梁,俗称“梁山,大山四围,其中三十里许,甚平旷,古梁州治也”。公慕治遗址南郑县喜神坝乡南部“台上”,此台海拔高1877米。孤山“天师堂”为“汉堆庙”基上修建而成,凝为“公慕治”迁移,其时未可考。主堂祀太上老君,三官大帝。2017年汉中市道教协会刘至堃道长不辞劳苦、历经六年化缘于十方善信,重修天师堂,即今之庄严道场,祈福圣地。
天师堂以太极为心,四象为辅,以八卦方位确定其主要建筑位置,形成以太极为中心、八卦卦象为整体构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院落以青砖、木头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由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卦象的建筑群。天师堂内囊括:灵官殿、天师殿、慈航殿、斗姥殿、月老殿、财神殿、文昌殿、药王殿、真武殿、圣母殿、娘娘殿、吕祖殿、邱祖殿、三官殿、三清殿、玉皇殿、东华殿、王母殿等祖师18供殿。还通过大量的碑刻、雕塑、图画、文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道教知识,营造出了浓郁的道教文化和活动氛围。建筑者据孤山自然地势,参差错落,至于臻景。天师堂静处沔褒二水交汇,清幽、深邃,环境合于自然;矗立孤山之上,庄严、肃穆、气势达于天庭,真乃汉上清静无为之瀛洲,静修雅赏之篷箂,崇圣祀道之方丈。故为词曰:

作者简介:
刘自强,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汉中名师,汉中市“优秀人才”,勉县首届拔尖人才,中国教育网签约作者。 完成国家省市6项课题,获3项省级研究成果一等奖。出版《诗词赏析》《刘自强论文集》,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
陕西省地情专家,汉中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学术委员。《勉县志.89版》终校,《勉县志.17版》审编,《勉县文史》(1一1 0集)责编,《陕南战役纪念馆》《方济众故居》布展设计、展辞撰稿,《汉江书院》副主编,省电视台《陕南战役》专题片监制,CCTV10 《中国地理方志.勉县篇》材料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