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的美好时光
阳春三月,春光正好,这是一个适合外出春游散心的好时节,更是各种野菜“上市”的时候,也是最适合采摘野菜的季节。每每路过小区后街“瓦屋里”商业街,看到几位常在路口处摆摊的阿姨们展示着绿油油的蒜苗、荠荠菜、面条菜、茵陈、蒲公英......,他们招呼着,有的还用小喇叭录音机招揽着生意,很是热闹!
在路人看来,卖菜的阿姨是为了生计,为了改善生活,为了有更多的零花钱而不辞辛苦地在路边摆摊。下班的路人看到便宜又新鲜的野菜,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支付,临走了还会夸上几句“这菜好新鲜呀!”。
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也许有人洞察了他们的内心,深深地理解他们。卖菜的阿姨们也许不仅仅是为了生计,为了改善生活才每日在路口摆摊卖菜。在他们的心里,其实隐藏着对土地的热爱,对田野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同样,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而时不时也回老家看望亲人的我,对家乡的田野,对离宅院不远的那一片片田地,对长在田里的野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豫南老家,曾经的那个年月,乡亲们的生活还不够殷实,而挖野菜也是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事。那个年月,每到秋冬季、初春的时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是挖野菜的人。他们提着篮子、背着袋子,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新婚的夫妇,也有跟在父母身后的孩子们。那阵仗,很美也很壮观!
每年的春季是挖野菜的好时节,尤其是在菜园里蔬菜尚未长成的一段时间,挖野菜也是一种补充。那个年月,家家户户以小麦、玉米为主粮。家家户户的庄稼地还都是靠土肥,田地也不是很高产。一年的夏收过后,小麦等交完公粮,余下的也仅仅是够一家人吃的。秋天的玉米收割后,玉米棒子经晒干后便成堆成堆的放到庭院里。晚饭后,一家人便用手工制作的“脱粒器”(有木质的锥子、推子等)剥玉米。那个年月,我和弟弟都在上学,完成作业的我们也是要加入进来的。那个时候干这种农活,有时候会不小心碰着手指,会流血、肿胀,我们偶尔也会抱怨。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当年参与的这些劳动其实也是一种快乐,是在老家和亲人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在每每回忆起来,脑海里浮现的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常年劳作的背影。
初春,万物复苏的时节,到田间地头、河岸堤畔采挖野菜几乎是农村家家户户必做的。从三年自然灾害中挺过来的父辈们,尽管他们的胃,曾因食用野菜草根树叶被严重伤害,但还是会带着我们去辨认,采挖野菜。耳濡目染,在爷爷奶奶、父母手把手地指导下,我们也渐渐地熟悉了各种野菜,能分得清、叫得出老家田里常有的几种野菜的名。
在老家田里,伴着麦苗一天天地茁壮起来,麦垄的缝隙长着可见的面条菜、荠荠菜、灰灰菜等。在以前,很多地里是不上化肥的,那时也没有多少农药可撒,废塑料之类的可见污染物也不多,那时的野菜,大都是比较安全的。在我们的眼里,野菜自然也是分了等级的。上等的为面条菜、次之的为蒲公英、再次之为马齿菜。野菜毕竟是野菜,其滋味与真正的菜相比相去甚远,何况当时的配料也是抓襟见肘,或是根本就没有,滋味可想而知,如果有充足的粮食,如果有正儿八经的菜,没人会爱吃野菜的。
挖野菜的时候,我们当然专门捡等级高的挖,有时为了争到“上等菜”不惜动手动脚,因为等级高的菜不仅鸡鸭、兔子等动物喜欢食,我们也是能吃的。
那个年月,老家的宅院里养了一群羊,还有一圈鸡,我记得还有几只长毛兔。趁着到田里挖野菜的时机,我们也会拿铲子将见缝生长的野草除掉,统统放到袋子里,背回去喂给它们吃。每当我们把野菜挖回家,扔给饥肠咕噜的鸡、兔、羊们,他们就会兴奋地吃起来,顾不得抬头,边吃边发出快乐的咀嚼声。
现在回忆起来,挖野菜的美好记忆停留在我还是上小学的那个岁月。大概到了1990年的时候,我去了乡镇上的中学读书。三年的初中学习,学习的课程和任务相比小学瞬间压力感翻倍,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挖野菜了。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爷爷经营的小菜园里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时令蔬菜可采摘。尤其是在夏季,我家的菜园子里,一架架的番茄(西红柿)、长长的豆角、辣椒、韭菜、青色紫色的茄子,满院子的蔬菜,一家人吃都吃不完。每到逢集的日子,奶奶便把摘下来的蔬菜整理的干干净净,用线绳捆着摆到集市上去卖。再用卖掉蔬菜的钱去肉铺上隔一些新鲜的猪肉,给一家人或做饺子或蒸面条或包包子吃。
说些摘野菜,自然会让人想起时下正“上市”,一种不得不说的菜,也是很多人都吃过的美食。去年的这个时节,我曾撰文写过一篇《又闻槐花香》发表在“同步悦读”微信公众号上。槐花,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既好看又好吃的。《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有一道菜让他吃的特别感动,河南的蒸洋槐花。每个河南农村娃,看到这句话都会回想起儿时许多有关洋槐花的美好记忆。
洋槐花生长在北方地区,一般在4—5月开放,花期大概半个月左右。每每这个时候,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是花团簇簇,扑鼻而来的是清香阵阵。放学路上的小伙伴们会捡够得着的摘一大捧,边走边往嘴里塞,晃晃悠悠到家里,也差不多吃饱了。槐花可以炒着吃,打上几颗土鸡蛋,可以拌上面粉上锅蒸着吃,还可以放水里淖一下,晾晒干了,能一直存放到冬天,随用随取。无论是蒸槐花还是炒蒸槐花都可以当做主食来享用,而且槐花还可以做成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槐花炒鸡蛋等等,槐花蜜也是蜜中佳品。去年的这个时节,家住汝州的一位大哥家里养了几箱蜂,好哥哥给我用快递寄来了一瓶槐花蜜,这瓶槐花蜜成了儿子一段时间的最爱。每天喝完奶粉,总还要想着再挖几勺蜂蜜泡水喝。为此,我也特意在我的微信视频号里为李哥的蜂蜜做宣传,在几个老乡群,战友群里推介李大哥的蜂蜜。
少年时代的挖野菜成为了一段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对故乡,对亲情的眷恋和不舍,这段美好的记忆也将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不离不弃。那个年代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因为野菜已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于其伟,网名“清风明月”,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网络注册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近年来,发表散文、小小说等百余篇,文风朴实清新,散文集《那山那水那人》由线装书局出版(京东商城广知林店上架热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