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爸爸回家写春联
文/李白玲
爸爸您知道吗,快过年了,人家都在写春联,我总是写不好,才学了3个月。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您教我们写过毛笔字 ,可那时候我年龄小,没有认真学。现在,网上的老师教得很好,我也认真学了,但春联写得仍然不满意,您还是回来指导我写吧!尽管街上网上卖的春联很多,我还是喜欢自己写的,您还记得吗?我小的时候,咱们那里没有超市,市场里的商品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过年穿的新衣服和吃的美食全是自己在家里手工做的。 每年到腊月二十八,村里的人就拿着红纸来咱家,让您给Ta们写春联。您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还在村里当过多年的文书、会计。您觉得有人找您写,是对您的信任,就很乐意帮忙写。一写就是一整天。那年,咱家的豆腐就只能是妈妈和六岁的我一起做了,做出来的豆腐白白胖胖、豆香可口。满地的春联如同精神的盛宴,让人心生欢喜、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美好。那秀丽刚劲的字,如同一颗颗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幸福与吉祥传递给每一个人。
您知道吗?就在那时的大年初一,除了快乐地玩耍之外,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全村的门上赏春联了。哪家的春联是您写的?哪家的春联最有意思?哪家的字最好看?哪个最……我们高兴地“评论”着。之后,就盼着下一年的春节了。
春联,您写了一年又一年。后来,您当了村里的老师,您的春联的样式就更多了,字体更美观了。直到2005年,那个可恶的病使您的右手不能自由书写,咱们家的春联就只能从街上买了。买来的春联,尽管字迹潇洒、富含春意、寓意深刻,但它缺少一种人情味,缺少一种亲情。
您知道吗?这几年过年,人们在玲琅满目、应有尽有的超市里商场里大包小包地买买买,在丰盛的饭桌前敞开肚子吃吃吃,在高速高效安全的交通工具上于亲戚朋友之间来来回回地奔走拜访。过年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一件事没有变化,那就是贴春联。人们对贴春联的热情只增不减。不过,街上卖的春联很多,但全是机器打印的,没有亲情。有时候,一些老年书法家在街上免费给人们书写春联。这些春联带有一股浓浓的墨香味、带有一股深深的温暖、带有一股厚厚的情谊,吸引了一大批人欣赏。如果您还在的话,那个挥动着毛笔,把黑字潇洒地落在那红红的纸张上的人就是您了,人们也对您发出啧啧地赞叹声。
不知道您的毛笔好字是什么时候练成的。从我记事起,咱家就很穷,活又多,您和妈妈就一直干活。到后来,您当了老师,也还是忙。听太奶奶说,您上学的年代正是我国少衣缺食的年代,人们吃树皮、吃野草、吃玉米核、吃酸枣核。太奶奶还说,您上高中的时候,队里给您分发粮食,只有一点点。于是奶奶就把玉米核用石磨磨成粉,和在高粱面里做成馍馍给您充饥。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艰难地念书,可是到您要参加高考的时候,国家却推迟了高考,一推就是好几年,这样您就只能回家种地养家糊口了,最终不了了之。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笔墨纸砚更是没有,练书法的事,更是难上加难。
您还记得吗?我仍然记得。在我三年级寒假的时候,您从您同学那里借来好几本书,于是干完家里的活后,您和我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读的是《聊斋志异》,书中那些曲折离奇的神鬼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我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您读完一本书之后,就把整本书的内容讲给我和妈妈听。于是,那些唐朝、明朝、民国的英雄人物形象从就您的口中来到了我的脑海里 ,闪闪发亮。我还记得:您骑着自行车翻那么大一架沟,去三嘉的一个小学校上班。现在开车去,还需要一个半小时呢,不知您骑了多少小时,流了多少汗水。爸爸还有,为了转正,您坐在严寒的窑洞里复习了二十多天;您一个人教一个村学的十几个孩子的所有课程,还要负责孩子们的安全等等,您是怎么做到的?女儿是真佩服呀!
您还不知道呢,在您走后的那年12月份(2019 .12),一种叫作新冠的超级厉害的病毒袭击了全世界,它的传染性极强。它导致全世界几十万人死亡。那时全国从上到下,商场市场关门,交通停止运行,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幸亏我们国家有英明的领导,有专业的、英勇献身的医疗团队,有全国人民居家隔离的配合,咱们失去生命的人少。在2022年12份的时候,它大势已去,国家放开了,我和凯凯也被感染了。由于听了您的话,我们一直锻炼,抵抗力强,嗓子疼了2天,就好了。我妈也扛过来了,弟弟一家病情也轻。现在这病毒和普通感冒一样了,和人类长期并存,我们也不害怕它了。
哦,差点忘了告诉您 ,新月已上高三了,学习认真,成绩好;明月学习也好;明阳长高了很多,聪明懂事;星星上大三了,只是假期喜欢打游戏;凯凯聪明,学习成绩还可以,做事迅速,13岁,个子1.72米。想告诉您的事太多了,这短短的纸怎能容下那长长的情,您还是回来亲眼看看吧。
现在请您回来,全家一起过年,叙叙旧,表达对您的思念,吃您爱吃的美食和水果,酒是要少喝。我的书写工具齐全,笔墨纸砚都有,而且材质很好。顺便您指导指导我写春联吧,您写出来的一定是最好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惟有泪千行。
作者简介:
李白玲,女,70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热爱读书,热爱写作,作品多发表于自媒体。待人真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