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称之的佛
鸟儿飞过,天空依旧;
鱼儿游过,水亦如初;
人活了一辈又一辈,大地依然。
野草可以枯萎、死亡,但春天总会到来。
我是农民的儿子,
只有土地才会让我心静。
那些脱离了人民大众的权力和奢靡
散发着肮脏的臭味
污染世间。
我敬重善良和正直
那怕他们苍老、贫穷、疾病缠身。
我见过跪在神灵前祈求的奶奶,
也见过烈日下劳作的母亲,
那些和她们一样的
我称为阳光下永恒的佛。
2 凌晨三时所思
所有的春天都会到来
而希望
就像种子
终究会破土发芽
如果能够梦回唐朝
愿用一生只换取那怕一个片刻
又似乎已经回到唐朝
至少在我闭上眼春风拂过发梢的瞬间
那些即将萌发的柳芽
就像我的心
渴望阳光 渴望春雨 渴望爱和浇灌
有时也会迷茫
迷茫时看着山里的枝和草就会解脱
如同不看花时花是花
再看花时花非花
春风吹来
我开始以另一个自己
开启一段
如叶如花如草如土的路程
而所有的奔波只为遇见
我备好了油纸伞
在一座下着雨的石桥上
等风
等你
等一叶划向远方的小舟
3 隐忍
现在才明白
隐忍才是她的本质
那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是我的母亲
大大半辈子都给了土地
即是在背后抹眼泪
转过身就是我的晴空万里
害怕忘记她的样子
每个夜晚我都在一遍又一遍描绘
也害怕她认不出我
我不停地擦拭落满一声的风尘
容貌已不重要
心在,一切就都在
4 年
年来了又去
去了又来
在年中长大
也在年中老去
年是儿童的糖果
中年的扁担
老人的夕阳
如果把年比做一扇门
门后面是母亲
母亲不在了
敞开的门任风穿梭
过年就是过坎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春天的向往
那怕身处谷底
那怕迎风冒雪
5 忘事
最近,忘事的毛病
接连发生,
以至怀疑自己提前步入老年。
想起母亲如我这般年纪时
也是如此。
她紧缩眉头的样子像观世音
在我面前。
她一生悲天悯人
唯独忘记了她自己。
我学着她的样子,
一阵风起
似乎我和她越来越近,
又似乎越来越远…
6 空
我非我,花非花。
活是舌舔着水,死是蜷缩的夕阳。
故乡是蝶蜕变后的空壳,
也是现实世界里的无情嘲讽。
儿时的梦不是我活着的现在,
我情愿拥抱阳光、清贫与寒风…
魔幻是唯一的解释,在动物的世界里
一切惺惺作态的背后都是血盆大口。
阳光下,他们扮演吃草的羊。
谁动了我的书?
——那些我雪藏的参悟的空白,
淌着血,还要用白骨哼唱……
7 做一只风中呜咽的风筝
这刺骨的北风
让犹如大地骨骼的山脉愈加苍白
而河流像爷爷冰冷躯体内停止流动的血液
在这寂寥无人的地方
为何想起年少时耳边划过的风
风吹凉了身体
也带走岁月和那些闪光的往事
如果我是一只风筝
是不是在风中
那些远去的时光、人和事都能回来
伸开双臂
把线交给长眠地下的母亲
面向北
作者简介
李林,笔名子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肥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李林诗歌散文集》《挂在楼角的月亮》《母亲.渡口》《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李林短诗选(中英文对照)》《十诗人诗选》《芒种》文集六部。
获“第三届长河文学奖优秀诗集奖”、”第四届长河文学奖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金奖”、“茅盾文学杯”等多种奖项和荣誉。摄影作品被各级采用,并被制作挂历、台历。
作品刊登于《山东文学》《青年文学家》《花溪》《鸭绿江》《渤海风》《神州文学》《大渡河》》《牡丹》》《诗潮》《诗林》《黄河文艺》《文学百花苑》《中国教师》《中国教工》《时代教育》《教育学文摘》
《教学与研究》《当代教育家》《学习与科普》《消费日报》《西部时报》《中国商报》等国家及诸多省级期刊。与文艺为友,勤耕不辍。
做一只泣血呜咽的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