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清
慈祥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二周年了
诀别的日子是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村两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身为长子的我
作了答谢辞
十六岁那年
母亲嫁到刘府
抚养了五
男一女
还要孝敬我的祖父祖母
她和我的父亲
在那靠工分吃饭的日子里
养活十口之家
尝尽了世态炎凉
每天凌晨四点
一大脚盆家菜
和着三斤大米
蒸得香味四溢
东瓜皮西瓜皮南瓜皮丝瓜皮莴苣皮野韭菜
这五皮一佐料
吃起来十分可口
我和弟妹们都上了高中
在生产队的工分榜上
她还名列前茅
到年终决算
我去财经队长手里领了三张十元大钞票
我们长大了
她和父亲从牙缝里日积月累
在我们沟南村修建了一栋八柱三间的大房子
可以说为数不多
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
她迎来了长媳妇
又修建两间长厢房
像往日的四合院
就这样接了五个媳妇
北京蓝天津蓝金丝绒凡力丁的确凉
还有缝纫机
她绞尽了脑汁
娘家,姐妹家,邻居四舍
留下了她的足迹
搓牛鞭子,做纸牌,卖金干角
她像男子汉一样
爬山涉水
一个大家庭如此和睦相处
她是儿媳妇的好公婆
有事都和长媳妇商量
轻言细语
媳妇们喊她妈妈时
她笑得合不拢嘴
人称欢喜砣
天有不测风云
一九八六年
唯一的小棉袄英年早逝了
刘府浩浩荡荡的队伍
都去哭亲人了
母亲哭得死去活来
但她没有倒下
膝下还有两个儿子要结婚呀
……
刚过六十花甲的妈妈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随乐队将母亲土葬了
我端着她的遗像
跪在大门口的长媳妇哭着接着遗像
安放在灵桌上
突然
狂风暴雨雷鸣电闪
啊!老天爷发怒啦
它也为最善良的人悲伤
善有善报
她的儿子,孙子入了党
在不同的岗位荣誉称号向她在天之灵告慰
母亲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汉平原鱼米之乡汉川的春天
刘水清
素称江汉平原“鱼米之乡明珠”的汉川
清晨
哥哥烧火
布谷鸟哼着歌儿
催响了布谷的战鼓
谷子植入娘的怀胎
燕子在它老朋友家的梁上
衔食吐在雏儿的嘴嘴里
留守在家的翁媪
小心翼翼掐去吞豆的头颅
蚕豆变成了花姑娘
铺天盖地的杨花
婆娑起舞
杏花也争奇斗艳
万顷玉米给垄上披上了绿色海洋的盛装
五颜六色的牡丹花
向人们彰显它的妖娆
全国著名的汈汊湖湿地公园
数万只白鹭戏水一线天
过往的人们抓拍这难得的瞬间
垂杨在那荷塘月色亭榭
埋头苦干
倒映在塘池里
尽显风骚
武汉的后花园
马口的天屿湖
央视在这里向全球
播放了春意盎然的境况
竹林中的鸟儿
咿咿咿呀呀呀
玩耍在绿茵茵的草坪上的学童
他们也在写生
画出了国级县域经济百强
省级十强的汉川蓝图
仙女山上的松竹梅
迷出了络绎不绝遨游的客人
山山水水的汉川
春色满园
百万汉川人
欢迎长城内外的朋友
到汉川来欣游
刘水清 男 1951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汉川人,家住杨林沟镇沟南村161号。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助理研究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农村新报》特约通讯员、信息员,《农村新报》读者俱乐部汉川市分部会长,湖北省农业厅“农资打假监督员”,“湖北垄上频道”首届农民记者,《湖北法制报》特约记者,《孝感晚报》市民记者,《楚天法治》特约通讯员,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监听员,“中国经济网湖北频道”特约通讯员,汉川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川市老年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多篇通讯报道及杂文、诗词作品散见于多级报刊及公众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