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微子世家》
前读《屈原列传》相关材料,知屈原流放汉北三年乃奉怀王命自择地也。原因是汉孔安国有言,"三谏不从待放去者,彼虽无罪,君不用其言,但令自去,亦是放逐之义,放之与奔俱是去国而去。"
这就是说,三谏君王不从,臣子有两条出路:奔他国和待放。所谓待放,就是等君王发话:你走吧,然后去朝,这是一种被动行为,但不是刑罚(有罪才被流放)。而奔他国是臣子的主动行为。
屈原不奔而待放者,我原以为是屈原不忍离君。今读《史记·宋微子世家》,才知另有隐义。《宋微子世家》有载: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这就是说,箕子谏而纣王不从,别人劝箕子主动离开纣王。箕子觉得这样作,就暴露了纣王之恶。最后只能装疯,被罚为奴,终隐而去。
按此说,屈原不奔而待君命自放者,是不忍彰怀王之恶,屈原可谓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