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阅文稿:执行总编韵芘胡桂芹
导读:
定风波慢·英雄无悔
__赞誉桂林林耀平教授
作者:韵芘胡桂芹
耀神州、宋祖唐宗,秦皇汉武文彦。胜处风骚,通才瀚墨,历史天骄款。是江山、盈隽婉。巨作鸿儒俊豪献。情愿。救沧桑祖国,英雄无怨。
俊流爱心满。惜生灵、铲恶安民眷。爱中华、砥砺峥嵘岁月,辛苦男人汉。树人师、汇书卷。走笔雄篇百缱绻。深恋。忘我授业,仁怀千万。
注:1.胜处,美好的地方;2.通才,具备广泛知识和才能的人。

林耀平长篇自传连载第廿四章
放放架子
作者 : 林耀平
上一章讲到自己从事政法维稳工作十二年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本章讲“放放架子”的问题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体会是一句话: 无论你当多大的官,不要拿架子。否则,等到你老了以后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
我在部队工作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师、团级机关工作,而且绝大多数时间在干部、军务部门工作(干部部门负责对干部的考核、调整、晋升、调动、福利、家属安置、转业、等;军务部门负责新兵的征集、训练、分配、调动、管理、退伍等)。所以,我对日常的“人情事故”和“人际关系”比较了解。其它问题不扯了,就讲讲“架子”问题了。
作为具有“一官半职”之人,尤其是各级主官或者某项工作的“主导”者,大都有一定架子的,以下进行一些具体分析。
首先,架子大的表现。一个人的架子可以体现方方面面,甚至时时处处。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口大气粗。我刚当兵不久,在西北戈壁滩保卫原子弹生产基地时,这六月份的某天,团机关组织一项集体活动,要求统一着装,并重强调了佩戴单帽,一位分管行管工作的领导看见前面有位机关干部却戴了个栽绒帽(在这里说明一下: 六月份内地可以穿背心了,但高原戈壁滩还得穿棉衣、戴栽绒帽或棉帽)。领导不高兴了,问他: “你为什么不戴单帽?”那位干部抬头一看这位领导也是跟他一样戴着栽绒帽,便回答道: “你不也是戴着栽绒帽吗?”领导遂大声说道: “我是首长,你跟我比?!”看看,俗话说: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本来嘛,活动的方案是你定下来的: 要统一着装,头戴单帽,显得更年轻、更精神,但作为领导,你更应该模范带头,全员统一意志,统一着装,统一行动,整齐划一,那该多好?你一个领导却搞特殊,还批评别人。这不是架子大又是什么?我这个新兵见状也就只好在一旁眯笑眯笑了。二是脾气暴躁。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工作人员帮一位领导倒茶水,茶叶是先放好了的,工作人员用左打开茶杯盖,顺手放在了桌面上,然后再用左手端起茶杯,右手拿着开水瓶往茶杯里冲茶,冲满后拿茶杯盖给盖上。看似很正常的事,但刚刚把盖子盖上,这位领导当着众人的面,右手一挥,把整个茶杯连杯带水带茶“咣当”一声全推到地上了,连茶杯也摔碎了,众人惊愕。原来,这位领导特别讲究,特别爱干净,他之所以这么暴躁、这么生气,是因为工作人员把茶杯盖的内面平放在桌面上了,确实有点不太卫生,应该把杯盖有把的那一面放在桌面,这样就卫生了。就事论事: 如果是我,在工作人员顺手把杯盖放在桌面时,就直接提醒她该怎样做,然后再换个杯盖来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兴师动众”、这么让人“下不来台”呢?这是在“架子大”的定义下最典型的暴躁。三是容不下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对各级领导的配备都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即: 地方从村(社区)以上各级配备书记、村长(镇乡、县、市长……);部队从连开始,连支部书记(指导,营、团、师……政委)、连长,营、团、师……都是党、政分开,各负其责。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村、社区采取党、政“一人挑”的模式了,但乡镇以上和部队还未变。所以,有的单位造成了党、政“一把手”、“各说各话”和“各唱各调”的现象。我刚当兵时就在团机关听说过有个连队,连长和指导员“尿不到一个壶里”,白天和晚上,除了睡觉,手枪都要随身携带的,随时都准备把对方“干掉”。在地方上,县、区级党、政两个一把手不和、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背地里到处告状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最后只能采取“组织措施”了,重新调整班子。俗话说: “一个桩子上不能同时栓两头叫驴”,如果党、政一把手都想说了算,没有大局观念,不讲组织原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有的甚至是去吃“牢饭”去了。四是时常动怒。架子大的领导,往往“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有一位部队领导,因为一位转业干部的安置问题,地方拟接收的单位领导到部队来想见见转业干部的部门领导,但这位部门领导是单位的纪委委员,这个时候正好单位召开纪委会议,正在组织学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向正在开会的纪委会议报告: 想请转业干部的直接领导与地方领导见个面。纪委的一位领导(不是纪委书记)大声拒绝道: “不行!地方的事是事,我们的事就不是事了?”如此口气,好像他是一把手、是纪委书记一样。他这一问,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当那位转业干部知道实情后更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本来嘛,一个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确实是最大的转折,你不就开个纪委会,组织正常的学习吗?何必把别人的后半生好路子给堵死、甚至是毁掉呢?如果是我,一万个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万事都要“以人为本”嘛!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典型的“常常动怒”的例子,类似这样动怒的事,我在这位领导那里也碰到过: 你找他,你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大声地甩手吼道: “不行、不行、不行”,把你堵得一肚子的气。甚是不悦啊!此类人,一旦退下来后,真的一个朋友都没有的。
其次,架子大的原因。造成一个人架子大的原因很多,但从根子上讲,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缺文化。凡是喜欢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总是吹胡子瞪眼珠子之人,你去问他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什么是“温良恭俭让”?十个有八、九个肯定不知道。如果懂得以上这十个字的儒家精髓,他就不会是那样的“德行”了。二是少善心。架子大的人,一般讲均非善良之辈,他只顾自己,不会考虑别人的苦与累的,甚至不会考虑别人的死活。林某不才,我历来主张为人处事,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甚至要做到:“好事不拿,坏事多担”。三是爱虚荣。架子大之人,虚荣心特强,只喜欢听好的奉承的话,不听直言刺耳的话语。于是乎,自己一天到晚飘飘然,甚至趾高气昂。但若是稍遇挫折或不顺,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打不起精神来了。此等经不起风浪与受不了挫折之人,“鸿运”一时倒有可能碰上,但终究成不了大事的。
再次,放下架子的方法。放下架子的方有太多太多,但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很重要: 一是多学习。孔子问爱徒子路(仲由):“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夫子问子路: “你听过六句话没有,也就是六条原则?”子路说:“没听过。”孔子说: “你坐,我来跟你说。光知道仁爱而没学问,有时候还可能帮倒忙;光有知识而不好学,没有修养会放荡、任性;人要有自信心,但不能太过份,否则会害了自己;直性子本来是好的,但太直了,没有涵养就容易断裂,会脾气急躁;勇敢是对的,但不能脾气大,动不动打人、骂人,这就需要有好的修养,否则会出乱子。个性刚烈的人如不注意学习,就不会转弯子,有时候就会狂妄自大,满不在乎,最后坑人害己”。孔老夫子讲得多么直接、明了,甚至是透切啊!讲到“学”字,就涉及到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学什么?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法律法规等等都要学,但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要先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四书五经》这些古之经典。把这些东西学好了,人生的底色就打好了,不仅能预防“架子大”的不良德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避免你违法犯罪,保一生平安。怎么学?各有各的办法,我有我的笨招: 天天看、日日记、常常用。此法虽笨,也累,但若坚持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到时你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知识面、文化的底蕴与过去比,将是一个天一个地。学了有什么用?一句话: 学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百利而无一害,具体讲,我把它归纳为五个方面: 充实自己、干好工作、教育别人、带好晚辈、明辨是非。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因此,学习好,知识博,会应用,这是美好人生的基础,更是预防架子大、守法规的三味“灵丹妙药”。二是善待人。孔夫提出“仁智勇”三个字;到了孟子,他提出“仁义礼智”四个字;到了董仲舒,他提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儒家道德思想,两千多年了,没人再敢动一个字。这五个字的儒家道德思想,无论谁奠基,无论谁充实,无论谁完善,但都把“仁”字放在第一位。仁的核心是什么?四个词: 同情、友爱、善良、孝道。“林氏草根理论”认为: 一个人具备了这四个词,他无论当多大官,都不会架子大的;现在他虽架子大,但他认真去学习、体会、感悟这四个词的“真谛”后,他架子大的个性就会慢慢消失的,将会成为一位更加高尚、更加优秀的领导者的。三是多说“对”。按照佛家理论,它是想“泯除是非”、“减少纷争”。有个禅师把三个徒弟叫来汇报对某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大徒弟先汇报,老和尚说: “你说得对”;二徒弟汇报完,老和尚说: “你说得对”;小徒弟一听,迷惑了: “师傅,大师兄和二师兄讲的正好相反,到底哪个说得对?”老和尚回答道: “你说得更对!”这是佛家处事的方法。而儒家则不同,讲究是非,并且主张要明辨是非。道家又是一种味道,它主张调和是非,让二者“重归于好”。所以,道家鼻祖老子提出“以德报怨”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深研、探讨啊!四是常沟通。架子大的人,往往不知情就拍板,没搞调查研究就定方案,也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擅作主张。所以,具有“一官半职”的人,尤其是各级班子的一把手,多搞调查研究、多跟班子成员和属下沟通,可以预防架子大的问题,更能保证事情的正确处理,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智者告诉我们:“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的意义就在于使人虚心通达,不固执,不偏激。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读书,哪怕是让你身陷泥泞,但你依然能仰望星空。书不一定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能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读书就是让你变得辽阔的过程。当你爱上了读书,独处就成了一个人的狂欢。别报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莎士比亚说: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大海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多读点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请相信: 生活中的一切不解和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林耀平教授投稿授权发布)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三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五个县、区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
( 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我的经历 无法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