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董树印,笔名董素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副会长,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党务、文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近四十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百余篇(档)作品受到国家、省、市、县单位表彰奖励,编辑的《射阳新闻》曾连续五年被江苏省广电总局表彰;著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成诗》,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中国文学界劳模;现供职于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耍都“耍”一回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因遇出嚣尘,终日常颠耍;狂舞狂歌任自然,无意马。”在成都的耍都,应该最能体验到这一狂欢意境。这是我第一次光顾“天下耍都”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成都耍都是一个休闲娱乐区域的总称,顾名思义,就是供人们吃喝玩耍休闲娱乐的地方。耍都位于武侯祠、锦里,万里桥、彩虹桥、府南河合围地带,离蜀汉故里武侯祠及锦里大约200米左右,是成都一座知名的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娱乐餐饮场所,共分三条街:美食主题街、临河观景街和酒吧主题街,建筑古色古香,交通十分便利。
听说耍都是古典神韵与时尚活力的交融,里面有耍的有吃的,果不其然。步入耍都街区,一派繁华欢快景象跃入眼帘:首先是吃的花样繁多,火锅、干锅、烧烤、中餐、夜啤酒,分布在大小酒吧、咖啡厅、茶馆里;再者就是耍的项目也很多,酒吧、慢摇吧、KTV等等各类娱乐场所随处可见;无论是吃的还是玩的场所都人满为患,一桌难求。春江花月古朴典雅的风貌与商业之间的激情碰撞,完美有序地结合,营造一个集商贸、休闲、文化、民俗、旅游为一体的“天下耍都”,成为成都生活的“浓缩版”,代表着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最热闹的狂欢夜。夜幕渐渐降临,一年一度的耍都啤酒节如约开幕。耍都美食广场热闹非凡,上千名善男信女品着美食,畅饮夜啤酒,分享美妙的音乐与表演,呼朋引伴地一起消夏狂欢,激情的水鼓舞蹈、欢乐的二人转、奇幻的魔术表演、悠扬的歌曲独唱轮番登场,精彩纷呈,高潮叠起,让整个耍都啤酒广场沉浸在一片狂欢的海洋之中。最狂热的项目是酒王争霸赛,每人一壶大约1200毫升免费的啤酒,用时最短喝完者胜出;在众人喝彩声中,数百名男女食捧着诺大酒杯,仰着头,咕咚咕咚一阵狂饮后,男多女少共50名进入半决赛者诞生了,他们每人获得啤酒1箱;半决赛的前20名选手在狂欢的声浪中进入了决赛,同时也获得了2箱啤酒。这项活动不仅助涨了啤酒节的狂热氛围,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广告效应。
最麻辣的火锅城。中国独创的美食——火锅,古代称为“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老少皆宜。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火锅,当时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广为流行。以“美食,美景,美女”闻名全国的四川省省会成都,同时也是闻名全国的火锅之都,它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所望尘莫及。成都火锅是豪放派,一口大锅架在餐桌中间,周围摆上几盘丰盛的食材,锅里铺满红红的辣椒,随着锅内温度的升腾,便散发出一股股香辣气味。“心情好吃火锅,心情不好吃火锅,恋爱了吃火锅,失恋了更要吃火锅,天大的伤害,一顿火锅就能满血复活。”在当地流传盛广的“火锅谣”,道出了古老的火锅文化与成都现代文明强烈碰撞擦出的炽热火花。初次到成都,首先就要品尝当地的美食——火锅,说实话,我也是个“无辣不革命”派,自从踏进耍都大门,便被浓浓的辣味呛得够呛,才知道这里的辣子有点“劲”,点火锅配料时,特意叮嘱服务员口味一定要微辣;谁知开吃时,包括我在内同行的几个人没吃几口就辣得大汗淋漓,差点几次被浓浓的麻辣味呛着,叫来服务员,问她微辣怎么这么辣,她说,成都火锅的微辣,就是外地的超辣;服务员介绍说,在成都,辣子分为微微辣、微辣、中辣、重辣多个等级,以满足不同的味蕾需求。这一答复彻底颠覆了我对辣子的认知,难怪我们被辣得不行,连整个耍都都被“辣”得通红!
最丰盛的是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以其独特的麻辣味道和丰富的烹饪技艺闻名。大大小小的火锅店挤满了耍都的每个角落,进入店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食材展示橱柜,代表菜品大致有: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肉片、红烧牛肉、口水鸡、香辣虾、麻辣鸡块、干煸四季豆、麻婆豆腐、肉末茄子、鸡豆花、酸辣土豆丝、辣子鸡、青椒肉丝等等,品种繁多,目不睱接,让人“垂涎三尺”,先尝为快。“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其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可谓“腌腊煸熏爆溜滑,甜酸咸苦香辣麻,东坡煨焖东坡肉,太白清蒸太白鸭,诗圣临厨烹蜀笋,文君下灶炒川虾,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是对川菜的最好点评。诗圣杜甫就写下了“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的称赞川菜诗句。诗人苏轼第一个身体力行,创造性把四川烹饪发扬光大到中原、江南和岭南地区;“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他在诗作里表述了很多川菜的原材料,就是他老家出产的香菇、葛根、苦笋、江豚之类,虽然没有指出特别的烹饪方法,但是足以见得他自己的“吃货”本性。川菜在满足诗人口福的同时,也随着不朽的诗作而名扬天下。
最威风的是关公。耍都入口处“耍都石碑”前的一尊彩色“横刀关羽”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凝视雕像,只见关羽披盔挂甲,手持青龙偃月刀,手拈胡须,威风凛凛,立马横刀端坐在赤红宝马上,目光如炬注视着前方。不禁想起三国关羽的精典故事:关羽早年跟随刘备,义结金兰,阵前斩颜良诛文丑,镇守荆州,为匡扶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威震华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一代战神渐渐神化,被世人尊为“武圣”,无论是佛教寺庙、道教宫观以及宗祠祖庙,再或是关帝庙一类的地方,随处都能看到供奉的石雕关公像。但是在不同场合关公雕像的名称和意义也各不相同,因为关羽生前掌管荆州军务钱粮之故,而且尤其注重忠孝仁义,甚至清代社会奉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许多生意人一样,耍都将石雕关公像作为财神供奉于门前,应该是希望保佑生意兴隆、合作各方诚实守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