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第六讲
第三十一章【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zhi4,足以有临也[1];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2];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3];齐zhai1庄中正[4],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5],足以有别也[6]。
【注释】
[1]临:本指高处朝向低处,后引申为上对下之称。
[2]容:包容,容纳。
[3]执:操持决断天下大事。
[4]齐庄:庄重恭敬。中正:不偏不倚。
[5]文理:条理。密察:详察细辨。
[6]别:分别是非邪正。
【原文】
溥pu3博渊泉[1],而时出之[2]。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3]。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yi4及蛮貊[4]。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zhui4[5],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6],故曰配天。
【注释】
[1]溥博渊泉:溥博,普遍广博。溥,普遍。渊泉,深潭。《列子•黄帝》:“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后引申为思虑深远。
[2]而时出之:出,溢出。这句是说,至圣的人的美德就像渊泉外溢一样,常常表现出来。
[3]说:同“悦”,喜悦。
[4]施:传播。及:到。蛮貊:谓南人北狄等边远少数民族。
[5]队:同“坠”,坠落。
[6]尊亲:尊重亲近。“尊、亲”二字后面省略了宾语。

第三十二章【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zhun1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注释】
[1]经纶:原指整理丝缕,这里引申为创制天下的法规。大经:指常道,法规。
[2]大本:根本大德。
[3]肫肫:诚挚,与“忳忳”同。忳,恳诚貌也。
[4]渊渊其渊:意思是说圣人的思虑如潭水一般幽深。渊渊,水深。
[5]浩浩其天:圣人的美德如苍天一般广阔。浩浩,原指水盛大的样子。
[6]固:实在。
[7]达天德者:通达天赋美德的人。

第三十三章【原文】
《诗》曰:“衣锦尚綗jiong3[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an4然而日章[2];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3]。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4],知风之自[5],知微之显[6],可与入德矣。
【注释】
[1]“衣锦”句:这句诗引自《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写的是庄姜初嫁庄公为妻时的场景。衣:动词,穿。锦:这里指色彩华美的丝绸服装。尚:加在上面。綗:用麻纱制作的单罩衣。尚:即加上麻纱罩衣。
[2]闇然,暗淡的样子。闇,“暗”的异体字。日章:日渐彰明。章,同“彰”。
[3]的然:鲜艳的样子。的,鲜艳,显著。
[4]知远之近:意思是要往远去必从近开始。
[5]知风之自:风,谓教化。这句是说,教化别人必须从自己做起。
[6]知微之显:微,隐蔽之处。这句是说,隐蔽之处对明显之处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文】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1]!”故君子内省不疚[2],无恶于志[3]。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注释】
[1]“潜虽”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小雅•正月》。《正月》是一首揭露现实的诗。潜:潜藏。伏:隐匿。孔:很,甚。昭:明。
[2]内省(xǐnɡ):经常在内心省察自己。疚:原意为久病。引申为忧虑不安。
[3]无恶:引申为“无愧”。志:心。

【原文】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1]。”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注释】
[1]“相在”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抑》。相:看。在尔室:你独自一个人在室。尚:当。不愧于屋漏:意指心地光明,不再暗中做坏事或者起坏念头,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阴暗处。

【原文】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1]。”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2],不怒而民威于鈇钺[3]。
【注释】
[1]“奏假”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商颂•烈祖》。《烈祖》是商的后代宋在祭祀祖先时唱的乐歌。奏假:祷告。无言:默默无声。
[2]不赏而民劝:不需赏赐就能使人民受到鼓励。
[3]钺: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与“斧钺”同。这里引申为刑戮。

【原文】
《诗》曰:“丕显惟德,百辟其刑(同“型”)之[1]。”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注释】
[1]“丕显”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周颂•烈文》。《烈文》是周王在举行封侯仪式上所唱的乐歌。丕显:充分显扬。丕,大。百辟:谓诸侯。刑:同“型”,法则。

【原文】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1]。”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you2如毛[2]。”毛犹有伦[3]。“上天之载,无声无臭[4]。”至矣!
【注释】
[1]“予怀”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皇矣》。《皇矣》是一首史诗,叙述周朝祖先开国创业的历史。
[2]“德”句:这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德:指德的微妙。輶:古时候一种轻便车辆,引申为轻。毛:羽毛。
[3]毛犹有伦:这句是说羽毛虽然轻微,但还是有东西可以类比的。
[4]“上天”两句: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载,事。臭(xiù),气味。这句诗的大意是说,上天化育万物的道理,没有声音和气味,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形容它的高妙。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渔夫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4.16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