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头条】总第388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奇诗异趣】
《酒色财气歌》赏析
文/韩积蕊(山东)
今天刷小视频,看到一位老师戏说《酒色财气歌》,遂打开电脑,查阅网上,酒色财气四首诗分别如下,请大家分享。
话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就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了元的诗一首。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和尚的诗从证悟佛家之空性来谈,提倡完全和酒色财气相绝缘,出离世间,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内圣之法门。
苏东坡见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躲也躲不开的事,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是掌握一个"度"吗。于是,就在了元题诗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
"饮酒不醉是英豪,
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把笔一掷,乘着醉意,就离开了禅房。东坡的诗强调对待酒色财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是从儒家个人修身方面来谈,也属于内圣之法。
翌日,宋神宗赵顼[xū]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
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
国有朝气方生机。
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诗人的慧眼,跳出了前人的窠臼[kē jiù](比喻文章或其他艺术品所依据的老套子),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把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
气凝太极定阴阳。"
王安石和宋神宗则从酒色财气对国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来谈,肯定了酒色财气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一个是贤相的眼界,一个是王者的格局。都属于外王之道。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别有一番情趣,自此被传为千古佳话。

【赏析】《酒色财气歌》读之琅琅上口,颇有警世作用。酒色财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不可不戒,不可全戒。运用之妙全在于心,全在一个“度”字。对待酒色财气,把握有度,才算是世间高人。
这四组诗词分别以不同的立场阐释了对酒色财气的理解,因为身份立场的不同,也对酒色财气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才是其中的妙趣所在。

【拓展】酒指的是喝酒,酒量。色,指的是相貌,好色。财指的是金钱,贪财。气指的是气质,习气。酒色财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后人将四首诗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更通俗且流传更广的《酒色财气歌》:

(1)
酒是穿肠毒药,
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
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
不如一笔勾销。
(2)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
无气反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
劝君量体裁衣。
【解析】无酒不成礼仪,但饮酒要有度。无美不成人生,但不能好色。无财不能生存,但要取之有道。无气不见血性,但须规矩守道。
【拓展阅读】
【酒】
酒是杜康名传流,
能和万事解千愁。
成事坏事皆因酒,
洞宾醉倒岳阳楼。
李白贪酒江心死,
刘伶大醉卧荒丘。
盘古至今流于世,
酒迷真性不回头。
【美丽传说】
1、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岳阳楼,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柳精前往巡查,唯恐梅精伤人。吕洞宾遇到柳精,劝他出家修道,但柳精苦于自己土木形骸未得人身,不能成道。吕洞宾让他投胎楼下卖茶人家为男,梅精则投胎为女,即为郭马儿与贺腊梅,三十年后再来度化。二人长大后结为夫妻,在岳阳楼下开茶坊。吕洞宾两次前来度化,郭马儿并不醒悟。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楼,郭马儿已改为卖酒,吕洞宾喝了他的酒,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出家。郭马儿并不舍得杀妻,但带剑回家后,贺腊梅的头颅忽然掉落,郭马儿便将吕洞宾告到官府。吕洞宾却说贺腊梅未死,一唤之后,她果然来了。众问官要判郭马儿诬告罪,郭马儿急忙向吕洞宾求救,这时才发现众问官原来皆是八仙变幻而成。郭马儿自悟到前生是一株老柳,贺腊梅前生则是一株梅花,二人跟随吕洞宾入道成仙。
2、李白贪酒江心死
李白的死因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二是病死,三是酒后失足落水溺死。
在《旧唐书》里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民间流传李白是在酒后去河里捞月亮,不小心溺亡的说法,充满了符合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身份的浪漫色彩,但也是缺少正式证据。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祖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幼时内迁,寄籍四川省江油昌隆县。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故有“诗仙”尊称。
李白诗歌取材广阔,想像丰富,豪迈奔放,结构奇特,极度夸张,比喻生动,并运用大量神话传说;为唐诗冠冕。
762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
3、刘伶大醉卧荒丘
民间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终日饮酒无度。化作酒家的杜康开设一酒馆,门前自撰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见之心想,看我不把你这酒缸酒篓都喝干,不出三天叫你把门关。
刘伶走进了酒馆,杜康便拿出酒来叫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了,他不听。两杯酒下肚还连声夸赞不一般,刘伶招手还要喝,化做酒家的杜康心想:“这刘伶确实是个人才,一般人喝我的一杯酒就醉倒了,可他连喝两杯却没问题。看来,我这个伯乐是当定了。杜康马上端来第三杯酒,他怕醉坏了仙体就往酒杯里放了一枚灵丹,刘伶喝下后,只觉得天旋地芹唯辩转,浑身软绵绵的。
他真的喝醉了,就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东摇西晃,一回到家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就死了。妻子就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三年过去了。一天,杜康到村上找刘伶。刘伶妻子开门问他有什么事情。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我酒钱呢!”刘伶妻子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原来是你家的酒!你还敢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杜康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夸道:“好酒,好酒!”
这一醉就是三年,千里马终成正果,刘伶成了酒仙。从此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传开了。其实,是杜康故意制作酒坊引刘玲喝醉,是为了引他成仙。这就是《刘伶醉酒》的典故。
此典故就是想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应该学会留一半清醒,人在半醒半醉之间的感觉最好,把不愉快的忘掉,把最快乐的想起。在无度时会让人失去理智,所以为人处世要把握住一个“度”才行。
【释义】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尊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 ,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
【色】
色是浮云百宝妆,
贪恋娇娥不久长。
董卓贪色长安死,
吕布贪色下沛亡。
纣王贪色江山失,
幽王宠褒把命丧。
世人都把美色爱
袖里藏刀暗损伤。
【财】
财是世上养命根,
白银催动黑人心。
人为财死累世有,
父子兄弟亲朋分。
邓通铸钱终饿死,
石崇豪富范丹贫。
劝君莫贪无义财,
下山猛虎能杀人。
【气】
气是心中火一盆,
惹祸根苗要记真。
霸王别姬自刎死,
周瑜因气亡了身。
三寸真气丹田守,
长生延年可修心。
劝君莫动无名火,
百忍成金为圣人。
【解读】酒是烧身烈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烧。饮酒不醉为君子,见色不贪是英雄,劝君莫贪、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


【平台主编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的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