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光华(重庆野布)
1、孝感动天
孝感青天颂舜贤,躬耕历下德云连。
唐尧禅让皇权立,高义千秋万古传。
故事:《孝感动天》。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
2、戏彩娱亲
白发娱亲映晚晖,斑衣舞袖乐无违。
春秋楚地传佳话,七十犹能戏耍归。
故事:《戏彩娱亲》。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像孩子那样啼哭。
3、鹿乳奉亲
鹿乳尊前孝意浓,深山觅野步匆匆。
险遭射杀终无悔,一片丹心映日红。
故事:《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百里负米
百里田粮孝老忙,充饥野菜志怀娘。
做官犹念双亲好,愿奉高堂不废荒。
故事:《百里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5、啮指痛心
啮指伤情孝意深,曾参背草急归心。
家来远客娘无措,数说期儿解困寻。
故事:《啮指痛心》。孔子的弟子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6、芦衣顺母
芦裳顺服孝心坚,继室虽严意未迁。
劝父宽容消戾气,终归合阖乐团圆。
故事:《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虐待。冬天,继母棉衣给两个已出儿子,给闵用芦花填充的衣裳。父亲知道实情,要休妻。闵子骞却替继母求情,父亲依从了他的请求,继母也改过自新,待他如亲生。
7、亲尝汤药
垂身剪药孝心郎,帝奉恭勤奉老房。
味剂初尝情切切,怜诚德耀满朝堂。
故事:《亲尝汤药》。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汉文帝总是先亲口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8、拾葚异器
春桑孝践意相融,葚拾充饥志更雄。
黑赤分明存敬爱,高风自古耀苍穹。
故事:《拾葚异器》。汉代末年的蔡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拾取桑葚充饥。赤眉军士兵问,为什么要把两种桑葚分开盛装,蔡答对方:自己吃红色的桑葚,母亲吃黑色的桑葚。赤眉军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个牛蹄,表示敬意。
9、埋儿奉母
埋儿奉母孝难全,金现心惊意转迁。
天道酬恩终有报,地曹感德享延年。
故事:《埋儿奉母》。东汉郭巨为了不影响对母亲的供养,就想埋掉刚刚降生的男孩。挖坑时,郭巨发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明是老天赐给郭巨的。郭巨得以孝敬母亲,抚育孩子。
10、卖身葬父
卖身葬父孝成箴,天帝欣之感至心。
一月织罗三百锦,人间云上郁钦钦。
故事:《卖身葬父》。东汉的董永为了换取亡父的丧葬费用,卖身为奴。天帝之女奉天帝之命,来到人间,一月织锦三百匹,帮他还债。
11、刻木事亲
刻木尊崇感至诚,双亲遗像敬皆生。
妻针雕体遭休弃,孝道流承万古名。
故事:《刻木事亲》。东汉的丁兰,自幼父母双亡。因为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木头刻出父母的雕像,像父母生前那样恭敬地侍奉木像。他的妻子用针扎木像,丁兰休弃了她。
12、涌泉跃鲤
跃鲤喷龙孝践泉,姜诗庞氏美名延。
清风拂面长江水,明月当空照二贤。
故事:《涌泉跃鲤》。东汉姜诗和妻子庞氏都很孝顺。婆婆喜欢喝长江水,庞氏就经常到长江边取水;婆婆喜欢吃鱼,庞氏经常做鱼给婆婆吃。一次,大风劲吹,庞氏取水迟归,被姜诗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把辛勤纺纱织布换来的积蓄托邻居送给婆婆。婆婆让姜请回庞氏。庞氏回家,院里喷涌出口味与长江水一样的泉水,每天从中跃出两条鲤鱼。
注:配图是中国国画大师郭青保先生亲笔(“中国24孝”)。于2024年4月21日完成。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