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陕西有道菜,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4月21日,在秦岭书法大学办公室主任赵鹏的带领下,我国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部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教授李长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人民功勋艺术家 、秦岭书法大学校长薛瑛,世界传统文化中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地权,陕西中城投资集团董事长殷志发,中央电视台-《成功之路》栏目外联部主任俞柏华一行应邀在深入翠华山、南五台山参观调研,领略龙年大秦岭经历的岁月沉淀、风风雨雨的同时,驱车来到了西安市三秦香集团的美食餐厅,亲自品尝了陕西名吃——油泼辣子面条,赞不绝口,“真香,真地道!”

其实,我国地大物博,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怪”现象。比如“陕西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就很有特色。陕西人以面食为主食,而面食中又以面条最为有名,面条种类近千种。俗话说,“陕西人生的怪,光吃辣子不吃菜”,就从侧面反映了陕西饮食文化的一个特色——喜吃面条。陕西人吃面几乎就不用菜,在面里泼上点油泼辣子就狼吞虎咽。除此之外,陕西面食还有关中八大怪中的锅盔,蒸饼、烙饼、花馍等面食也较为常见。

作为东道主的宋地权,目前不仅是秦岭书法大学的名誉校长,世界传统文化中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还是西安元丰卷烟材料厂的董事长,他热情洋溢不厌其烦的向李长征一行介绍——



凡是到过陕西的人,大都对当地的面食留下深刻印象,说一辈子都难忘也不是夸张。
八百里秦川,有名气的面食就有十多种,油泼辣子面、臊子面、蘸水面、旗花面、菠菜面、疙瘩面、驴蹄子面等等,这其中响当当的要数油泼辣子裤带面。
在当地,大小饭店、面馆的招牌、菜单上,油泼辣子裤带面都是汉字写的油泼辣子面,这个字有56个笔画。面面片比较宽,所以大家形象地叫它裤带面。“陕西八大怪”里说“做的面条像裤带”,很形象。
做油泼辣子裤带面,主要是做面的工序大不相同。首先面剂子就要经过搅、按、拉、伸、摊、甩各道环节。和面前后就得四次加水,每次少加多搅、揉,直到不粘手,然后把面放入盆中醒半小时,取出来再反复揉、压、堆、摊,再醒一个小时,使面柔软、顺溜、光滑,软硬适度,有筋性。把它揪成小面团,拉成裤带宽,十多厘米长的条子,按客人要求,有的拉成硬币那么厚,有的蝉翼那么薄,下锅煮熟后的面片光滑、鲜亮,吃着耐嚼、筋道。
油泼辣子裤带面的灵魂是味道。配料是师傅的绝活,关键的关键是浇头:锅中加油,先把花椒、大料、小茴香、草果炒熟磨碎,再放葱、姜、蒜、料酒、十三香、盐一起炒(品种可繁可简),倒入大碗或大盘面条中,最重要的是把辣椒面和蒜末放在面条上面,再将热油泼在其上,“刺啦刺啦”,立马连厨房带走廊都满是香味,最后加上葱花、芫荽、香醋,撒上芝麻、花生碎,哇,令人味蕾大开。
听着听着,离开家乡三十多年的李长征,激动的讲,“我还想再来一口!”赢得在场客人掌声四起,“如今的陕西人,个个都是美食界的高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