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之下,人生不论贫穷富有,都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保持心情愉快,这才是处事之道,这才是养生之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典出《庄子·则阳篇》: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说蜗牛的左角有个国家叫触氏国,蜗牛的右角有个国家叫做蛮氏国,为了争地盘,伏尸数万流血千里,为了追击失败者,一直追了十五天才撤兵。

从空间概念来说,人生在世,如同身在蜗牛角上,空间狭窄,本就如履薄冰,还有什么好争的呢?放开胸襟与格局,不要与他人他事处处计较。没有了计较,也就没有了攀比,也就没有了内耗,也就没有了焦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心快乐生活,自然幸福日日,长寿如年年。
从时间概念上来说,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发出的火光,在浩瀚的时光隧道里,不过是转瞬即逝罢了。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在不值得的人和事物上,不如自己心情愉悦,在山在水悟自然,在天在海见自己。主打一个人间活出清醒,活出乐天,活出精彩。没有了内耗与焦虑,自然养寿长生了。

古往今来,胸襟狭小之人,容易生气,容易焦虑,容易计较,所以不得长寿。比如三国中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既生瑜何生亮——其著名感叹词。
其实真正的现实社会,有什么必要斤斤计较,把荣辱得失看得那么重,给自己找不痛快呢。不如放宽胸怀,看淡名利,自在逍遥。有句好语说:莫要浪费时间精力在不值得的人和事物上。
作者白乐天为人,不为荣喜,不为穷忧,看淡荣辱,自然自在,就如他的诗风一样,坦白平易,自然天成。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活到了七十五岁。这在缺医少药的唐代来说,已经是非常高寿了。要知道,就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过是72岁。
一句话概括此副楹联作品:
清醒人间,做人就做白乐天!

作者:谭嗣同
自勉
为人竖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海褰冥氏、寥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晚清官员谭继洵之子。中国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联解:
此联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离家进京时作。
上联说人应该挺直腰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下联说读书能够明事理,让人看清前进的方向。
把脊梁比作铁,把眼海比作银,都是男儿气概的表现。

谭嗣同这副对联具有一种英雄豪情,正如他诗中所说,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显然,这副对联谭嗣同“自勉”的对联,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勉励他人,希望大家和他一样,做一个胸怀正气、铮铮铁骨之人。
笔者非常欣赏谭嗣同前辈的铮铮铁骨与气壮山河的气概。曾有梦中一联以钦服谭嗣同:
休咄咄,世界冥顽,民生潦倒,堪为痼疾,须斧劈,须刀挖,须枪挑,大丈夫磊落归来,七尺身躯,剐余瘦骨;
真嘻嘻,文章九变,蝴蝶千寻,好趁东风,待酒浇,待月洗,待花眠,雅君子寻常思忆,十年心事,低了春眉。

现代社会,类似谭嗣同铮铮铁骨的人太少了。许多人为了名利为了利益,做出了违背自己良知自己道德的事。又有哈韩哈日哈美这样不正之风气,就连审美都从男儿的阳刚变得娘娘腔。就连文学界的文人渐渐失去血性,没有说真话的勇气,仿佛失去了铁骨。当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铮铮铁骨,没有了气势如龙,那么它将是很悲哀的,很堕落的,很失望的。没有了文人铁骨,何谈中华之崛起,中华之复兴。

一句话概括此副楹联作品:
男儿到死心如铁,大丈夫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