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诗与远方,一袭弯月沧桑 1123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一袭弯月叩
窗
清风书案匣藏
顿感飞泪淹荒
驻足天地茫茫
行云流水独晿
走过半世彷徨
再次踏入故乡
回首诗与远方
远方有梦,诗之向往
半世旅途,诗与远方早已化为无限沧桑
故土一方,诗梦所养
少年求索
只为好男儿志在四方
风雨彩虹之后
蓝天如昔,白云飘荡
从起点走到终点
生命如圆,点线成像
梦逐心意,诗在何方
而“诗与远方”又曾令多少怀志少童
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天涯海角走遍
再次踏入故乡
诗并不在远方

无限眷恋,呼吸着篱外的浓浓菊芳
诗与梦想,永远镌刻在深邃的村巷
踏过熟悉的曲水弯路
朝阳暮霞中我再闻鸟语花香
一片旧瓦诗苑胜过富丽堂皇
曾经认为梦在他乡,诗在远方
觅觅寻寻,踉踉跄跄
阡陌纵横,念念不忘
看惯了远方曾绚烂的诗情画意
最美的文韵依然是少时的模样
记忆深处的那一幅幅波澜跌宕
让槐花飞泪,让荷渠徜徉
让原野平旷,让天地感伤
找到了真正的诗与梦想
昔日彷徨就此一扫而光
振翮于云巅之上
俯仰那万物灵长
大千世界了然于胸
春秋岁月熙熙攘攘
踏破远方,诗回故乡
天高云淡让心自由飞翔
当尘埃雨洗,当衰草埋荒
当虹影幻灭,当舟泊寒江
诗情朦朦,赋意洋洋
走过千山万水
最美的景致都在故乡
少年梦想就在村头的池塘
儿时的青莲依然为我绽放

叠峰掩翠浪,桃花醉流溪 112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平生志道据德
当仁不让于师
桃李天下书浅
一纸墨兰寄隅
峰淹翠浪经纬
落花不思流溪
云深鸣鹭西岭
小园香径荷依
明月别枝,晨风徐徐,天色尚幽,人不旅途,林径孤影,闲庭信步,天地之乐,若有若无。大观自然之风情妙趣,莫若于半明半隐中琵琶半遮。心之泰然,故而境随心转,正游之时,忽闻林深荫处悠悠琴瑟之声绵绵传来,清长典雅,丽若天音。长久以来,每日晨行于此,总有溪谷仙乐从林幽之家汩汩流出,仿佛天上来客,在灵动的青山晨风中如梦如幻,惹人驻足以赏,引客闭目长思。
周朝以礼定国八百年,以乐辅之,礼者理也,乐者序也。《春秋左传》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周朝未年,礼崩乐坏,民心不古,诸侯并起,天下大乱,秦兴而囊括四海,自此天下一统。由之可见礼乐之用,儒家以仁义礼智信而传道授业解惑,礼具中流砥柱之位。而乐是天下大治的和谐符,古人以乐为铎标,经纶于易、书、诗、礼、乐及春秋等《四书六经》中以治天下,故《书经》中有言:奏乐拊石,百兽以舞。然则不知何时,乐经失传,四书六经从此变为四书五经。音乐!乃是灵魂的高级享受。阵阵林乐传来,若深谷溪宛,或欢蹦乱跳,一泻千里,或清清幽幽,若隐若浮。音乐!乃是灵魂之伴侣,其悠扬绵绵之曲,常令人忘记云雁之远,沃野之阔,名利之牵。而能与灵魂沟通对话者,音乐也;能解天地之心者,音乐也;神交五洋之龙者,依然音乐矣。
林密风轻,朝霞若火,万里云淡,别有洞天。扬扬者乐声如斯无绝,意境直达魂魄,不知奏者为谁?但知奏者心扉,雄天阔土,一音充其,不知倦极,唯待迷己。也许人生之寂,并非寂于友寡,而是寂于无通心之音者。复闻天乐之音,悠悠如伤,丝丝如缕,切之人情,牵之魂行,非为奏者之雅,而为意达我心。也许天地因有情长,故而万物皆感其妙,因为你我犀灵生发,故点滴之频即能点通。我与天乐如此共鸣,灵魂世界如是相通,尽管密林相隔遥远,知音如此之近,一靡清音韵乐飞逝,竟惹来客久思难抑…迷人渐行渐远,而天乐依旧在耳畔奏起,犹如古典之风从历史传来,亦如东土文化厚重无华,温馨柔远,疏淡有间。
天海荡荡,云卷云舒,来则来矣,去则去之,当思则思,当止则止。如斯天乐之溪流,缓缓注心润腹,我之长思不若音之悠极,梵歌迷离,声律出隅,猗猗水草,扶扶而疏,谋则天下大计,读则天下经书,行则天下正路,孤则天下笃志。是故,慧人者先慧天下,慧己者先慧乡里,人之鉴往往于书而得,人之谨常常于思而生。不唯奏者音雅旖旎,却为乐情袅袅迷离,一石波惊,一音千成,举目旭日红透,低头万里征启,蓬山此去遥遥,挥手念念相惜。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工作济南,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