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屋故事巡礼(十六)——岳父
文:张洪福
岳父,韩家店第四代传人,名字叫韩永喜,在韩家店衰落后,岳父这一代人就彻底的沦为长工。苦日子,就别说有多苦了。岳父从小失去了母亲,岳父的父亲含辛茹苦领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兄弟姊妹一行,别说识字念书了,就是糊口都成问题。直到解放时,岳父给“地主扛了10多个“大活”。

岳父天生善良,勤劳能干,虽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博闻强记,而且理解能力很强。一辈子腰杆挺拔,用俗话说——像老干部一样。岳父的一生是典型的优秀中的优秀农民。朴实无华的行为当中,像金子般的闪光。
岳父在30多岁才结婚,岳母比岳父小12岁,岳父的一生对岳母有谦有让,绝对是一个模范丈夫,典型的“好大哥”。勤劳的岳父,靠勤劳的双手养活了四儿五女,把家打理的有条不紊。会赶大车,这在当时的年代,绝对是一门手艺,而且“出车”还有点小补助。这对于物资匮乏的时代,绝对是一件“肥差”。
岳父能说会道,在十屋镇利民村,是有名望的。有很多订了婚要黄的岳父听说了,都主动上前撮合。直到达到双方都心满意足。如果有男女双方都同意,就差父母这块,岳父就做他们父母的工作,硬是让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儿孙满堂。岳父好事做了无数,最典型的是——拾金不昧的故事。
解放初期,刚刚进行土地改革,分到的土地的岳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话说这年秋收,天刚亮,岳父就去收割庄稼,正好遇到一个人,偷岳父家的玉米,岳父对那个人说:“是不是家有难处了吧,来我帮你装一袋子”岳父说到做到,给那个人装了满满一袋玉米,还对那人说,这块地是我刚分到,以后缺粮,就来这里吧!一句话让那个泪流满面的说:“大恩不言谢”。如果这只是一个淳朴感人的故事。下面的事足以震撼我的灵魂。
还有一次,岳父赶车出工,在一个大车店里住下,第二天起来,准备赶车回家,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个钱搭子,打开一看有好多的钱财。岳父心想,掉了这么多的钱财,这个人死的心思都有吧!不行我不能走,丢钱的人一定会回来寻找的。于是岳父,又回到了大车店,把钱搭子放到枕头底下,仰面躺在铺上。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面色如黄纸,低头四处搜寻。岳父一看,估计此人是在找丢失的东西,便搭话:“老哥莫非丢失了什么东西吗?”进来之人听了,特别颓丧的说:“掉了一个钱搭子,里面是给我弟弟办喜事的钱。要是丢了我怎么和家人交代。”说完落下眼泪。岳父说:“你钱搭子是什么样的,里面有多少钱,我帮你找找。”来人就把钱搭子的样式,里面都少钱说了一遍。岳父听来人说的都对,就把钱搭子从枕头下,拿出来说:“你看看是不是你的,看看里面的钱数对不对。”来人接过钱搭子,扑通一下就跪下了。连连磕头,嘴里说:“老哥,受弟弟一拜,你救了弟弟一命,钱要是找不到,我都打算上吊了”。岳父用手扶起,笑着说:“找到就好,我也该赶路了。”那人千恩万谢,想给岳父点报酬,岳父说什么也没有要,连姓名都没有就留,赶车欢快的回到了家。 回到家里,岳母迎了出来说:“家里的粮食不多了,看看能不能借点去。”岳父说:“没事,我想办法”。于是岳父就去朋友哪里借粮食去了。我有时想不透,是什么样的高尚品德,让一个自己家都揭不开锅的人,却捡到那么一大笔钱,而拾金不昧呢?有一次我问到这个问题,岳父只回答了我两个字:“良心。”这两个字,是几千年来善的根源,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奠基,是华夏文明得以传承的原因所在。
一天傍晚,岳父家里不知道从那里跑来了两个猪崽,30多斤,肥头大耳,非常招人稀罕。岳父心想,不管是谁家的,还是给经管起来吧!那时两个猪崽要是挖点野菜养大的话,足可以顶一个劳动力的一年酬劳。第二天,猪崽的主人找到这里,岳父二话没说,就把猪崽还给人家。猪崽的主人,一看岳父家是正经过日子人家,非得要把姑娘嫁给二大舅哥。二大舅婉言拒绝,可是猪崽主人对岳父说:“你这个人心地善良,儿子也错不了,不行把我姑娘嫁给你三儿子吧。”但此时三大舅哥尚在读书,此时就此作罢。
岳父美好的品德何止这些,在中国还没有解放的旧社会,粮食是一切生命线的年代,岳父能拿出所有的口粮去救他自己岳父的故事,大有一种豪侠气概。岳母的父亲,在旧社会也是响当当的有一号,岳父与父母结缘,还是缘于岳父扛大活的东家,岳父勤劳肯干,被岳母的老爸看中了。于是就把岳母嫁给我岳父?岳母的父亲有嗜好——赌,在旧社会“赌”,被定义为上九流。特别是那种豪赌,被视为“豪侠”行为。有一天,岳父回来,岳母愁眉不展,岳父相问,才知道岳母的父亲,赌钱输到桌子上了,需要带上粮食去抽,不然就要按照规矩处理。该剁手的就剁手。岳父二话不说,把家里的粮食装上大车,来到了赌局。赌局老板问岳父,是放下粮食换人,还是再往回捞捞。岳父豪气干云说:“赌,无非一个运气,我来替我爹堵上几把”。岳父一连作了16把幺,把所有的赌徒的钱财赢光。岳父将岳母的父亲领了回来,岳母的父亲大为感动,没想到姑爷把全家的口粮都压上了,想想也后怕,这要输了,这一大家,一年吃什么啊,不都得饿死啊!于是从此戒了赌。

新中国成立后,岳父像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样,经常念叨,这个社会多好啊!人人有饭吃,所有的孩子有书念,病了有村医。一种重来未有的自豪感、知足感,唯一遗憾的就是自己不认识字。
有一次跟我说,他去看辽宁海城看自己的老妹子,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岳父的记忆里,饭店都得挂幌子。但整个大街都没有挂幌子的店面。他心下狐疑,怎么看不见饭店啊?这时走过来几个小学生,岳父说:“孩子们好,问一下,这里哪有能吃饭的地方啊!”其中有个小男孩用手一指一牌子说:爷爷看没看到,那不是写着吗!人民饭店。
这件事给岳父很大的触动,说不认识字,连小孩子都不如啊。虽然对儿女及孙男嫡女都很宠爱,宠爱到了有点溺爱的程度,但上学学习一事重不马虎,按照他老人家的话说,出息不出息人先不说,但最起码都得认识几个字。
联产计酬后,责任包干,岳父老了,但是老不舍心,总不闲着。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我和媳妇订婚的时候,已经是三室同堂,岳父和我三大舅哥一起过。三个大姨姐都结婚了。韩氏各股在当地也都过得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大舅哥被称作秀才,二大舅曾经在大队部当过干部,三大舅哥当过小队出纳,老大舅哥是优秀的军人。大连襟在当地当过支部书记,村长,会计等,二连襟、三连襟是当时很吃香的手艺人,后来的老连襟是退伍军人。当儿女们都有儿女,岳母去世了。岳父把所有的爱藏心底。经常说:“要想受苦穷,家里有个瘦骨龙。”因为岳母长的很胖,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岳父对岳母的深深的爱。岳母活着的时候经常说:“满堂儿女笑呵呵。不如家里有个老哥哥。”他们的爱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都用付之于实际的行动。岳母知道岳父喜欢吃猪头肉,每当过年过节,都把猪头肉洗得干干净,烀得入味可口。岳父每次赶大车回来,都得想办法带点外地的特产,哪怕到哈拉巴山出车,都要摘回点榛子。
星移斗转,社会在高速发展,有时难免有新旧思想在撞击。岳父赶了大半辈子大车,特别的喜欢马。总告诉别人说:马干一天活了,要好好对待它。岳父他老人家车前马后的生涯中,没有被马碰过。因为有个车老板打马,岳父第一次和别人发生争吵。可是时代来到了小型机械化的时代,家家户户开始买“四轮子”。马,自然就要卖了,每次三大舅哥牵马去集市,岳父都送出好远,依依不舍,每次马要是没有卖掉,岳父高兴的了不得,还要喝上几盅。我想,这是岳父内心善的一种在外表现吧!
那年岳父没了,享年93岁,用我连襟的话说,多好的老头,怎么就能没了呢!在当地有风俗,红白事,都有个“支客人”又叫“唠头忙”,当屯子没有少下岳父的。现在岳父没了,也按照当地风俗,韩家办一场白事。村子里来了很多人。大家争先恐后,自报奋勇帮忙端盘子上菜的。岳父的七个孙子媳妇说:“这盘子,必须由我们七个人亲自动手端,这是咱爷爷最后一次用咱们。”这感人的情节,全国都罕见。
岳父走了,让我想起来,我刚成家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贫,他从来也没有抱怨过,总是安慰我,鼓励我,想办法帮助我。我因为23岁才下地干活,有好多农活,庄稼的手艺都不会,80来岁的岳父,使用洋稿,用原木给我家猪,作猪槽子,总说:“日子是慢慢过起来的,不用怕,只要正经干,哪有过不起来的。”这是我在那个阶段,听到最暖心的话。当时有多少认为我一辈子也就那样了。永远与清贫为伍。从来也没有人信任我,安慰过我。现在想起来,也是泪湿双眼。
岳父走了,让我想起来岳父很多的往事,他邻走时,最放不下远在辽宁的妹妹。妹妹是和他这个哥哥相依为命生活过来。他说妹妹8//9岁的时候,站在小板凳上给他们做饭吃,岳父一辈最痛爱这个妹妹,外出车,遇到什么便宜的缸碗瓢盆的,都要让妹妹先挑。有时宁可委屈自己的孩子,都要好好对待妹妹的儿子。
岳父走了,我再想,岳父的一生做了多少好事才能让一个吃了一辈子苦,挨了一辈累的老人,活到93岁的高龄。说这些,还有一个故事在里边。据说年轻的时候有人给岳父算卦,说岳父是78岁的寿命。岳父在78岁那年,心理害怕。长了一场病,三大舅哥怎么劝也打不开心结。正在教学的我听说了这件事。在星期天去了岳父家。我对岳父说:“时代不同了,人的寿命也比过去延长了,过去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是人活八十不为稀,再说二大你一辈子修福积德,也会增长寿命。我算二大(那时岳父不让我们叫爸爸)应该活到98岁。”岳父听了高兴得很,还喝了两盅。我真的希望岳父能活到98岁,甚至与108岁。有时我在想,如果岳父还活着,我把岳父接到长春来,领他老人家看看这繁华世界多好,他老人家一定高兴得了不得,子欲孝而亲不在。
有时我再想,如果岳父还活着,我有困惑,有痛苦,有难言之隐的时候,跟岳父说,说内心里的心里话,岳父一定会说:“姑爷儿,不要和小芝一样的,你毕竟读过书,担量点她”。岳父啊!有的时候,你知道吗?我真的有一肚子话,不知找谁说说啊!(写到此处泪水已经泛滥了)我想我今生最大的成功,可能就是保有了这个家。并由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到现在生活在省城。人啊!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有时我在想,如果岳父还活着,看到了韩氏家族第七代子孙学业有成,那该有多好,让后代读书识字不一直是岳父美好的愿望吗?
在我写《十屋故事巡礼》时,写到韩家店的前生后世,韩家第七代后人韩阳对我说:“四姑父爷,能不能写一篇纪念我太爷爷的文章。”我肯定的说能。但我一直没有落笔。岳父可以写的地方太多了,我感到不知道从何说起。不是现在,就是很早以前就像写一篇文章,来告慰岳父的在天之灵。
现在想想,我们还是用岳父的方式吧!把深深的怀念体现在实际中吧!韩家后代子孙都好好读书,以告慰先祖。对我来说继续维持好这个家,保有这个家的完整。因为岳父最疼爱她的四女儿。
仅以此文,表达我对岳父的深深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