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很贵
诗和远方的路费也很贵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涨,涨,涨;烦,烦,烦。面对一路高涨的燃油价,有网友大呼,这是要“逼停”的节奏。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出行需求,早些年看似奢侈品的小汽车,已悄然进入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的千家万户。家用小汽车的普及,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然而,好事多磨,几年前每升6一7元的汽油,在工资不见长的时候,借着2024新年的“春风”,一路高歌,以95#汽油为例,直逼9元/升大关了。“买得起车,却烧不起油”,已成了相当多的人的共识,也正应了老家的一句俗语:有钱打狗吃,冇(mαo)钱买调料。小区内、街道边已随处可见罩好外套的小汽车,停放在那里。此情此景,让我恍然大悟,原来环保主义者倡导的“绿色出行”,是为了让我们多省点钱呀!
对于日趋上涨的油价,做为“局外人”的我们,不知是何原因,更无力改变什么。但做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油,看看飞涨的油 价令人感叹:不再是我们在控制汽车,而是石油在控制我们。油价上涨,尤如寒夜里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人猝不及防。每次将车驶进加油站加油时,我的心都会隐隐作痛,仿佛钱包遭到贼偷一样,内心五味杂陈。

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窃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加大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升级换代的力度。只有通过政府部门找到应对的策略,
才能有效地缓解人们,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压力。
油价很贵,诗和远方的路费也很贵。星辰大海都需要门票,当余额支持不起兴趣的时候,要加油,只有加油干!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