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家 墩 子
作者:刘汉江
刘家墩子的来历因为年代久远,已不甚明了。相传这里原本是一片盐碱地,明朝洪武赶散年间,从苏州阊门迁徙过来一户刘姓人家在此落户,经过几代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后来,又有了王姓、徐姓人家在此定居,到我出生的时候,村庄里已经有了二十多户居民,但仍以刘姓居多。刘家墩子虽然说不上美丽,但是我心里的一方圣土,时常在梦境里一次次走近它、拥抱它,叠印出一张张童年的老照片。
刘家墩子有着当时苏北里下河地区典型的水乡特色,三面环水,有一条窄窄的泥路通向村外。房屋也是一色的土墙草房,主房呈东西走向,厨房为南北走向,因势而建在土墩子的高地上。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房前屋后都长满了各种高高低低的树木,有几棵上百年的老树,比房脊要高出许多,树干粗得一个人搂不过来,浓密的树冠把下面的房屋遮得严严实实,而刚钻出土不久的小树苗还不及小孩的个子高,怯怯地依附在大树的旁边。整个村庄就像是被自然分割成几块的树林,郁郁葱葱的绿色给村庄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我就在这片树林里出生和成长,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清晨,村庄在公鸡嘹亮的打鸣声中醒来,鸡鸣犬吠此起彼伏,互相呼应,自有一番乡村的野趣。白天,大人们都到庄稼地里干活了,我们这般大小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在树林里钻来钻去,捉迷藏,做游戏,或者采摘树上的野花野果,清香四溢的槐花,紫红酸甜的桑椹,都是我儿时很喜欢吃的零食。
树林里还有许多长得歪歪扭扭的杨树,这种树虽说不能成材,但在春秋季节,一场细雨过后,湿润的树根和树杈上能冒出一种叫“杨树菌子”的东西,样子很像现在的平菇,我们把它捡回家跟青菜一起烧汤,味道十分鲜美,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口福。不知是不是环境恶化的原因,现在杨树固然还有,但“杨树菌子”却绝迹了,我曾经试着找了几回,每次都是怅然若失,空手而归。
村子里因为树木众多,自然也就成了鸟儿们的天堂。布谷鸟、野鸽子、啄木鸟、柴雀、野鸭、山喜鹊、喜鹊等有十几种,每天都在树丛里飞来飞去,垒巢觅食,大人们与这些鸟儿朝夕相处,互不惊扰,每天演绎着人鸟合一的和谐乐章。但我们这些七八岁大的顽童,就犯嫌多了,常偷偷地爬到树上捣鸟窝,掏鸟蛋,尽干些淘气的勾当。像麻雀、柴雀、布谷鸟之类体型小的鸟儿对我们的“侵扰”除了惊叫悲鸣,别无他法。而体型大的鸟像野鸽子、山喜鹊,面对我们这些小孩的侵扰,却敢于拼死捍卫它们的家园。记得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绰号“小猴子”的小伙伴爬上一棵大树,准备捣树上的野鸽蛋,两只野鸽子奋起反抗,不停从空中俯冲下来啄我们的头和手,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吓得我们只得放弃了念头,悻悻地溜下树来。喜鹊在家乡被视为一种能报喜的吉祥鸟,是受到喜爱和保护的。我家老屋西边有两棵粗壮高大的椿树,树顶上有两个大大的喜鹊窝,窝里长年住着两对黑白相间的花喜鹊,有时一大早就会站在枝头喳喳地叫,我奶奶听见了,总会一边眯上眼睛朝树上的喜鹊看,一边说:“喜鹊叫,亲戚到,准是哪家今天要来亲戚了……”,有时,果真晌午时分村子里或者自家就来了外地的亲戚,不由你不信。
老屋的后面是一条小河,靠近水面的河岸长满了密密的芦苇,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河水清澈透明,村庄里人家吃水都是从这条河里挑的。河里富产田螺鱼虾,常能见到肥壮的黑鱼浮在水面上。像小锅盖似泛着青光的老鳖懒懒地伏在芦苇丛里晒太阳,被我们发现了,捡起路边的土块扔过去,受了惊的老鳖伸出头四处警惕地打量一下,尔后不紧不慢地钻进水里,水面上冒出一串细细的气泡,只可惜当时我们很小,都不会捕鱼,而且大人们怕我们溺水,吓唬我们说河里有“毛鬼”,不让我们到河边去玩。每当夏天去河边码头上淘米洗菜,都有成群成群的小鱼来争食,浸在水里的脚被鱼咬得痒酥酥的。有一次,我把菜篮子放在水中时间长了,等我想起来的时候猛一提,里面竟有好几条活蹦乱跳的大黪鲦鱼,喜得我连忙大呼小叫地拎回家里。逢到下大雨,稻田里的水就会从缺口处流到了河里,大大小小的鱼就会扑棱棱地逆水而上,发出哗哗的响声。冬天,河面上结了冰,我们就找来木棍敲开一大块冰,用绳子穿起来拎在手上当玻璃玩。到了隆冬季节,冰层能有好几寸厚,我们就溜到冰面上玩滑冰,冰面上很滑,也常常滑倒在冰面上,四仰八叉的狼狈样,激起小伙伴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在我十岁的那年,刘家墩子的住户们被拆迁安置到居民点,不久这个村子就从人们视野里消失了。再后来,我也长大成人,离开家乡进城工作,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心中总是想着这个我童年的故乡。前些日子,我趁休假回老家,专程到刘家墩子的旧址上看了看,这里现在已经是一座颇具规模的中学,我凭着记忆,我们老屋所在的位置是一片偌大的操场,平平展展的,找不到一点当初的痕迹了。父母们已于前几年相继去世,儿时的伙伴们也早已为事业和生活奔走四方,难得一聚,再过些时候,还有谁会记得刘家墩子——这个曾经生我养我的村庄啊!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