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宸桥的思恋(外一首)
作者/张秀祥
漫步在古老的拱宸桥
俯瞰波光潋滟的京杭运河
眺望着穿梭船只驶向远方
面水扶碑往事越千年
无尽的思绪在脑海中回荡
历经磨难刻下了岁月沧桑
你始建于明崇祯
重修于清光绪年间
横跨在黄金水道运河之上
你屹立于运河的最南端
见证了杭州倚河而兴历史
多少人血汗在你身上流淌
你那伟岸挺抜的身躯
巍峨高大 气魄雄伟
承载起两岸黎民百姓希望
一座拱宸桥 半部杭州史
历史的过往峥嵘的岁月
让你见证城市的繁荣富强
你沉淀美丽的江南气韵
你是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
两岸的繁华让你璀璨辉煌
《拱宸桥的古老传说》
作者/张秀祥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北面,东西横跨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性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由当时的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建桥。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
拱宸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为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在桥墩的两旁有四只雕塑,是守桥之神,它的名子叫趴蝮,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拱宸桥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一座石拱桥,同时也是标志性建筑物。
据《古今图书集成·杭州桥梁考》和康熙《杭州府志》记载,该桥是由明未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桥身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云林禅寺(即灵隐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这座拱宸桥。雍正四年(1726年),右副都御史李卫率属捐奉重修,把桥加厚2尺,加宽2尺。同治二年(1863年)秋,左宗棠率湘军及“常捷军”向杭城太平军猛攻,由于拱宸桥桥心设有太平军堡垒,经战火洗劫,桥再次频于倒塌。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杭人丁丙的主持下重修。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市政府又多次对拱宸桥进行了维修,将长3米,重2吨的护桥石更换。从而使古老的拱宸桥,以更坚强的形象,横跨在运河之上。
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由于拱宸桥(“拱”与“共”通,“宸”与“辰”通),故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它见证了杭州倚河而兴,它的历史过往见证了运河的繁盛。无数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于拱隆的桥洞,驶向远方,沟通了南北,使千里之境连为一体,在漫长的时光里,流淌出两岸的热闹繁华与文化沉淀,沉淀出了最纯正的美丽江南气韵。
古老的拱宸桥,是镶嵌在运河上的一棵璀璨明珠。
【作者简介】
张秀祥,网名老兵。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蓝V认证诗人,凤凰诗社入驻诗人,《世界作家》平台签约作家,《都市头条》老兵专栏版主,紫罗兰文学社入驻诗人。
主播简介:
张文玲(天空),河北石家庄人,休闲时间喜欢朗诵,希望用自己最本真的声音,最朴实的情感诠释作品丰富的内涵,给朋友带来真与美的感受!现为新山东文学社副社长、朗诵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