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做好2024科幻星云庆典关于隆重庆祝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的相关活动,回顾总结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的历程,充分展示华语科幻共同体团结的韧性,即日起将《星云十五》纪念文集内容陆续刊载。

文集中的系列文章有以简史的笔触梳理星云奖十五届的发展轨迹、艰难坎坷和不凡建树,特别是呈映星云奖评奖机制、品质规模、宣传影响不断完善、提升和成熟的风采,展现星云奖的实践经验、贡献价值和史料意义;也有从科幻人发起、参与和成就星云奖的多维度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与星云奖同行、在星云奖此刻的故事,彰显科幻人锲而不舍的品质和性格,作为星云奖求索进程的亲历和佐证。
现将文集部分摘录。
我的两枚红蚁勋章
庹建伟 /文
2021年5月11日,第十一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会后第16天,我接到董老电话:“建伟老弟,感谢你的无私奉献,再次为你颁发‘红蚁勋章’。你是第二位获得两枚红蚁勋章的人,第一位是刘慈欣。”
颁奖词都比较夸张,谬赞两句我能接受。但把我跟大刘放一起,我有点受不起。董老接着说:“下次到成都,请你吃肥肠,以示感谢。”相较于跟大刘肩并肩,我觉得肥肠更匹配我那微不足道的贡献。

2018年10月,一位记者朋友打电话来:“庹子,知道星云奖吗?”我说:“知道啊。”“星云奖下个月要在重庆办。”“这不可能吧?”“真的,叫‘华语科幻星云奖’,我要写稿子,弄不太清楚,你是科幻迷,向你请教。”“哦,‘华语科幻星云奖’是中国的星云奖,刘慈欣就得过几次。”“刘慈欣是谁?”“《三体》,雨果奖,刘慈欣!”“哦哦,想起来了。”“科幻是小孩的玩意,大记者们看不上。”“怪我怪我,所以才找你补课嘛,一会我来找你,给我讲讲科幻。”
那时我在新浪重庆工作,小忙,没计划去星云奖现场。到了十一月,有朋友搞了几张票,问我要不要。我一想,来都来了,去看看!
2018年11月8日,我到了雾都宾馆,一切都很正常。但当我走进了星云奖会场后,一切都变得不正常起来。这里在讨论人工智能、意识上传、基因改造人、人造太阳、太空电梯……一般来说,这是喝过半斤白酒之后才会出现的话题。
各色作家登台授奖、思想交锋,怪诞、浪漫。但我打开微博、微信,星云奖的信息却很少。场内炽烈,无限光热,但被戴森球封锁,场外冷寂,黯淡无光。尽管刘慈欣《三体》《流浪地球》电影,让“大刘宇宙”火爆,但那仅是恒星上最闪亮的一个光斑。星云应该被看到全貌,星云奖应该出圈。
2019年春天,我到成都拜访董老。跟董老、董晶、阿贤、丽萍一起吃过午饭,来到科幻博物馆,一只大红蚁雕塑挡在门口,董老指着它说:“科幻的路很难,但热爱的人很多。我们设立红蚁勋章,向那些守护星云的人致敬。”
接着,当时78岁的董老向我介绍藏品,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光。我在星云奖现场感受到的能量,源头在此。这个爱吃肥肠的老头心中,有颗恒星。
我们喝着扎啤杯泡的绿茶聊天,借着“酒劲”,我说:“星云奖一定得出圈,要为作家和作品打开流量入口,让恒星们被看到。”临走时董老跟我握手说:“建伟老弟,欢迎加入星云大家庭,请你尽一份力。下次请你吃肥肠。” 我说:“好。”
2019年夏天,董晶、丽萍,陪同海南壹天视界甘总和石总到重庆跟我会面,第十届星云奖宣传小组成立,我作为编外成员,负责社交媒体部分工作。董老的工作指示浓缩起来八个字——没有预算,全靠刷脸。
一方面,申请微博支持。网络直播兴起,微博会向优质内容倾斜资源,利用优质的账号、流量为星云奖做视频直播分发。
另一方面,调动科幻作家自媒体矩阵。许多作家都有自媒体账号,是散落的能量。我们建立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话题,设计互动活动,邀请作家参与讨论,填充话题,炒热热度,争上热搜,让圈外网友看到星云奖。
2019年11月27日,第十届星云奖落幕,盘点数据,微博网络直播最高在线人数5万,观看293.2万人次。

( 星云奖现场。左5 为本文作者庹建伟 )
2019年12月,我邀请董老到重庆参加活动,董老一口答应:“我还给你备了一份礼物。”我想董老不会是打包了一份肥肠给我吧?
12月21日,董老如约来到重庆。活动在商场举行,开始前,董老把我拉到角落,摸出一个东西,双手捧到我面前说:“庹建伟先生,感谢你为星云奖做出的贡献,特向你颁发红蚁勋章。”
晚上的万象城,音乐聒噪、灯光炫目,餐厅觥筹交错、小孩吵吵嚷嚷、广播播着寻人启事。勋章闪着金光,这束光创造了一个小空泡,把我与现实隔离,这感觉怪诞而浪漫。原本准备好吃肥肠的我,郑重地低下头,让董老把勋章挂在我胸前。
活动结束,我送董老回程后,思考良久。我做的这点事,微不足道,董老为我颁发勋章,是因为他想让星云奖出圈,想得太迫切了,迫切到愿意为一个小火花颁发勋章。
此后每年,我都参与了星云奖的宣传工作。我慢慢发现,不再需要费口舌解释星云奖是什么,哪些人会到场了。大家开始对星云奖有了了解,对中国科幻也有了关注。我的那位记不起刘慈欣的记者朋友,也翻起了科幻小说。读书、科技等垂类的相关负责人,还主动联系,倾斜资源,给予支持。
2021年5月,第十一届星云奖落幕后,如开篇所讲,董老为我授予了第二枚红蚁勋章。2023年5月,第十四届星云奖在三星堆举行。会后统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话题超过4200万,董老很开心。而由于工作变动,我不再在新浪工作,会议期间我也跟董老讨论了如何利用多元方式、平台,提高星云奖影响力的一些想法,董老也支持我放手尝试。
现在,我手里拿着两枚红蚁勋章,脑海里浮现出上面的往事,记录下来,形成此文。作为星云大家庭的一员,我资历尚浅,贡献甚微。我的两枚勋章所代表的,是董老对星云奖“出圈”的期待。任重道远,两枚勋章,远远不够!
后来我猜想,红蚁勋章并不是终极荣誉,真正的终极荣誉是董老一直提起却还没兑现的那一顿肥肠。或许当董老真请我吃肥肠的那天,才是恒星之光真正耀出星云的那天。我想,快了。

( 左2 为本文作者庹建伟 )
庹建伟
山外有山文化创意主理人,重庆知名广告创意、新媒体营销专家,科学科普博主。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会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红蚁勋章获得者,重庆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顾问。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先生和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等三位创始人以及程婧波、董晶、杨枫、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陈楸帆、北星、李庆雯、傅胜、杨波等十二位联合发起人为首的全球华语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积极主动做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译者、学者与业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激励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