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河源头去看桥
文/杜良盛 刘海生
每天散步,我都不经意的到滏阳河源头黑龙洞流域去看桥。
这里的桥横跨在滏阳河之上,桥下水清鱼跃,桥上穿流不息,水流环绕,桥梁众多,你再也想不到,从邢都公路桥到南留旺大桥不到5公里的地方,居然建了10座大桥,还有一座便桥,一座廊桥,计有12座桥之多。
早在1955年,滏阳河上就开始建设现代化意义上的桥梁了,按时间顺序,滏阳河铁路桥、彭城大桥、邢都公路大桥、南留旺大桥、滏临大桥、彭常大桥、滏源大桥、石桥村大桥、滏新大桥、轻工桥、黑龙洞村河坝便桥和廊桥。建桥时间之间,有的间隔几十年,有的间隔仅几年,有的几乎是同时间。桥与桥之间密度很大,有的迈脚可到。有的站在中间那座桥,与两边的桥成姊妹桥。有的这座桥在这边,那座桥在那边,滏河在那拐了个湾,两侧都是桥。这样的设计,完全是按照滏阳河的流向和社会的需求设计的,无意中也就成了一种美的景观。
这一天,我来到了滏阳河铁道大桥,它位于临梧铁路与滏阳河交叉处,长118米,宽5.6米,滏阳河源头最早的能承载铁路火车运行的石拱大桥,1955年7月1月竣工通车。它的石拱有三个大孔,两边有两个副孔,岁月冲涮,历史沧桑,己有70载了。站在桥孔下面,桥梁料石还是那样坚固,浑为一体,没有丝毫裂缝,多少年后,也许能成为赵州桥那样的文物吧。这座桥是峰峰集团的运煤通道,先是三矿煤,后是新三矿、悟桐庄矿煤,日行夜走,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运的煤无计其数,也是滏阳河源头标志性桥梁。

彭城大桥(盖永强 摄影)
彭城到市区中间有个元宝山,还有一条滏阳河,如果从彭城到市区,太行路与大路沟交叉处就是最佳的建桥地方。所以,自古以来,那里就有漫水桥,俗语说,"一里路,十三桥",岁月更替,滏水东去,也不知建了多少个漫水桥了。直到上个世纪的1956年以前,那里还有一座漫水桥,人们把它叫做“古利济桥”。后来,那座桥实在无法承载人们的需求了。时间到了1970年,为了加大泄洪能力,彻底改变彭城到市区的交通面貌,峰峰矿区决定将原漫水桥拆除,在其右侧建一座新桥,起名叫“彭城大桥”。该桥南北跨滏阳河,桥长71.6米,高5米,宽12.5米。桥孔为5孔,单孔跨度10米,拱高2.25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彭城大桥在上个世纪1997年滏源大桥建成之前,一直是彭城通往新市区的唯一公路桥,每天上下班,上万名职工骑着自行车,中小学生背着书包从这座桥上通过,再也不为过漫水桥人多桥窄发愁了,也不为下雨天过不去漫水桥绕道了,时间持续了近30年。现在通行的人也不少,它发挥的历史作用,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邢都公路是邢台到都当的省际公路,在1983年重修邢都公路时,修了一座横跨滏阳河的大桥,长约80米,宽约20米,高约10米。也是滏阳河源头最上面的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大桥。每天从早晨到晚上,从晚上到黎明,二十四个小时,车流不断,山西煤焦外运,这座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滏阳河源头最忙碌的一座桥梁。这座桥还承担着跃峰渠引漳入滏的作用,每年约1.2亿立方米的跃峰渠水从它下面补入滏阳河。
滏临大桥位于滏临街与滏阳河交叉处。它的原址是一座多孔漫水桥,实际使用了近30年。到了1983年,这座漫水桥终于不适应防洪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了,区政府确定拆除原漫水桥,新建一座滏临大桥。1984年8月,经河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1984年9月1日,由邯郸市市政工程公司动工兴建,到1985年8月建成通车。全桥共五孔,桥孔跨度20米,高4.56米。桥面宽15米,两侧有宽2.5米的人行便道,全长100米。防洪标谁为百年一遇,1327立方米每秒。国家投资94.5万元。桥体结构是当时矿区最大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梯形梁式桥。这座桥的两岸原来是个角度很大的漫坡,修了这座桥后,坡度小多了,骑个车子不费多大劲也能蹬上去。这座桥宽宽敞敞通向滏阳河南岸,使滏阳河南北形成一体,加上这座桥正处于新市区南北中心位置,也成了标志性建筑。
彭常街与滏阳河交叉处有一座彭常大桥,长80米,宽23米,它是1987~1988年10月建设的。这座桥的设计单位是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建设单位是峰峰矿区城乡建设局。施工单位是邯郸市市政公司,峰峰矿区市政工程处。经过多方咨询了解到,这条路在50年代初峰峰市就规划了,是从太行路到张家楼贯穿彭城南北的一条大道,到了1987年决定先建彭常大桥。这座桥桥址在很多年前是一片河滩,两岸高,中间低,也有几孔漫水桥,一到雨季,洪水横流,人车无法行走。那儿还有十五中学,学生不能正常上下学,所以,区里决定先修彭常大桥。建桥资金260万,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资金。彭常大桥有12根立柱,直径约1 米左右,高约5米,上面是水泥混凝土桥面,两侧是人行便道,两岸的陡坡变通途,设计简约、大方、实用、美观,至今是彭城城区标志性建筑。值得写上一笔的是,这座桥位置非常重要,还解决了著名瓷都工业产品的外运、物流问题,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滏源大桥(盖永强 摄影)
1996年10月,滏源大桥在人们的翘首以盼中竣工通车了。这座大桥长404米,其中跨滏阳河204米,宽24米,白玉雕龙栏杆。在桥头东面正中上方,有大型二龙戏珠的铜雕,两侧各有3个大型拱型护栏,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的桥梁矗立在滏河源头。与这座桥同时竣工通行的还有元宝山双向隧道,长816.3米,宽8米。滏源大桥当时是全区人民瞩目的工程,它把千年瓷都彭城与千年古县临水(新市区),无缝隙的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区,方便了生活,使数万市民村民把市区彭城连为一体的愿望得与实现。这座桥西面通到邢都公路,东面通到南留旺大桥,往北上新坡高速,往东上磁县高速,是彭城市区唯一一条贯穿东西全程的峰峰东西“长安街”,它改写了城区交通的历史。
与政府修滏源大桥的同时,民间也有了修大桥的愿望,还是在滏阳河上,还是修一座有点规模的大桥,不同的是,别的桥是政府拿钱,他们修桥是自己村委会拿钱,这就是石桥村。大约投资了70万元,于1996年建成了长75米,宽9米的大桥,这也是滏阳河上第一座村委会自己建的桥,名字就叫“石桥村大桥”,多接地气啊。这座桥放到现在也不落后,村干部高兴的说。

滏新大桥(盖永强 摄影)
不经意间,滏临大桥与滏阳河铁道大桥中间又新建了一座滏新大桥,使三座大桥不是遥遥相对,而是紧密相连,这个密度除了水乡才可能有吧。这座大桥长90米,宽25米,2013年竣工通车。日月穿梭,岁月不居,我每天清晨买菜走在这座桥上,总感到新市区城区的变化日新月异。我记得从外地到峰峰任职的一个领导说,矿区要有几十个高层楼,那就有个城市样了,那时峰峰高的只有三层楼。桥多了,楼也多了,现在可能有近百个高楼了吧。过去建座桥全区轰动,街谈巷议,现在建个桥好像很平常的工程一样,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建起来了,时代发展了,干啥速度也快了。

天鹅桥(盖永强 摄影)
轻工桥,也叫飞鹅桥。位于轻工街与滏阳河交叉处,2016年进场施工,2017年9月23日竣工通车。该桥梁为三跨混凝土箱梁结构形式。桥塔外形呈天鹅展翅飞翔状,天鹅头部沿道路中心线朝南,桥塔高度约26.3米,塔前设索11根,塔后设空间背锁2根,桥梁与河道中心线交角90度,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平行布置,总跨径为104米,宽42.5米。该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往北通往北部新城、青兰高速。往东越千米是东武仕水库,也叫溢泉湖,碧波万顷,潺潺流水到邯郸。往南跨过滏阳河,是新能源产业园区、新型设备制造园区。这一桥的建立使南北城区长度达三十多华里,东西十华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给各种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个大平台。轻工桥成了全区的标志性建筑,
滏河源头的桥,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有自已的风采,每一座桥都有自已的未来,真像蔡国庆“北京的桥”里唱的那样,“这一座座金桥啊,都连着四海”。(文章来源于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