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
文/侯振宇
人是什么,人是动物的人;人是文明的人;人是文化的人。
人是动物的人
人是动物的人,具备动物的一切本能,要生存就要消耗资源。首先吃,吃野果野菜,吃爬虫走兽,只有吃才能生存。其次是传宗接代,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只要活着,繁衍生息。人如此,植物亦如此。越是高海拔地区,春天来的晚,时间短暂,气候变化多端,所以,植物一探头,就开花,如雪莲。
动物,植物,生存,繁衍,是天职。
人是文明的人
轩辕黄帝,敬为“人文初祖”,男女有别,护住羞涩之地,开始穿衣。驯养动物,助人劳作。教人耕织,走出岩穴,有窑洞草房,上边住人,下边养猪,所以家字的形音意就体现了。发明指南针,辨别方向,确定方位。仓颉造字,代替了结绳记事,完成了古今对话。
人是文化的人
人是文化的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放前,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文盲,毛主席在湖南师范就注重教育,后来办农讲所,抗大,中央党校,如战士背包上都有字,一边行军,一边认字。解放后,举办各种各样的各个层次的扫盲班,有句名言“在文盲的国度里是建设不好社会主义的”,毛主席为很多大学题字,确立教育方针,实行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了大学还有助学金,解决穷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恢复高考,是又一轮学文化学知识的高层次扫盲活动。改革开放,出国留学人员急剧增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才有今天的世界第二经济体,科学技术,国防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外国人不相信,我们坐在国产高铁上都感觉到很快,窗外的风景,切换的更快,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听了好像说梦话。而现实,早已超越了。房子,车子,百分之九十的有了。消费,不在是吃穿住行。读书,年轻人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离退休人员,老年大学,各科兴趣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旅游,世界经济虽不景气,中国旅游业却超级发达,走一走,看一看,转一转,开阔视野,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回来加劲干。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下一拔经济是艺术经济,为什么?工业农业智能化,所以剩余的人干什么,现代化与人工化的背离,现代化越来越快,人工化是越来越个性化,不论是书法绘画,中医中药,中餐,戏曲,越老越传统,手工制作,越老独特,越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非遗为什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代一代手艺人更加珍惜。一道辣椒炒肉,成为一个餐厅的主打菜,足以说明问题。
文化消费,在未来,将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重要开支。谁不重视,谁起步晚了,谁不努力,“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漫说“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如同伟人一样,开夜车,睡的很晚很晚,醒来已是中午。普通人,睡的晚,起的早是常态,因为你不是路遥,更不是毛主席。
因此,车子有了,房子有了,你的书房将是你的机场,书房的大小,藏书的多少,用功的时间,都将衡量“奇货可居”。专业器具的领先与丰富,古人讲“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讲,手艺人饿不死,艺多不压人。你读的书多,又有一技之长,有子弹有长枪,才能上战场。而且,今后的战场不是地区国境,而是世界,信息化,一出场,也许是战无不胜,也许是新兵蛋子,刚一露头,就被火力压制,甚至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消声灭迹。
离退休人员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依然忘我奋发,那么一张白纸的青年人更应有所准备,时代潮流,山呼海啸,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没有准备的人永远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