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之歌
——再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孙其峰先生
在谈及自己的艺术造诣和美术教育成就时,孙其峰先生说:“过去我很少考虑这个问题,这两件事情都是我很乐意做的。我平时遇到很闷或者没有精神的时候,只要学生一来,我就来了精神;画画也是如此,平时脑子里经常想着(画画的)问题,很容易走神。”

与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著名画家孙其峰老先生
孙先生接着说:“那些对画画一直保持着热爱的学生我就愿意指导他,我有一个学生就是在路上收的——我每天散步,经过他家门口,他家门口种了竹子,我常常观察,有时还画些速写。他是这些竹子的主人,打听后知道我是画画的,就想和我学画,我说没问题,我给你指导。后来他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守在窗户前,拿着画等我给他指点。所以干这个(绘画)的人有时候就像有职业病,喜欢(教)学生。”

在谈到艺术创新对于国画的发展时,孙其峰说:“(中国画)应该是创新的,历史是在发展的,永远是新的替代旧的。但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些人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就是一切——新的不一定都好。新与旧是一对矛盾,好与坏又是一对矛盾,新的不一定都好。新的画法如果水平很低,它也不能说是好的。” 孙先生继续说道:“新的东西在相当的时间里会变成旧的,但好的东西就不会被历史淘汰。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国画)发展的核心问题。有些情况下所谓的新,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好的。搞点与别人不同的新面目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有内涵,要体现真、善、美。” 在谈到艺术与收藏时,孙其峰先生说:爱好收藏书画作品的朋友都会感叹现在的艺术品行情一路走高,在市场中觅得一幅佳作是越来越难了。其实对一个艺术品的收藏者来讲,怎样才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市场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接近那些有声望的艺术家,听听他们对艺术的见解,就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真知灼见,可以提高自己的见解与眼力,因为毕竟,艺术品是由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被收藏家们收藏的艺术品,本身就是它的创作者———艺术家本人的思想与生活的一部分。 就是这样,孙其峰先生用他扎实的艺术功力和脚踏实地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创作者之歌! 孙其峰先生(1920年-2023年3月20日),男,汉族,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事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天津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代表作《春江水暖》《俏不争春》《秋江》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著有《中国画技法(第一辑)《孙其峰画集》《孙其峰书画选集》《花鸟画谱》《孙其峰教学手稿》等。2013年1月29日,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23年3月20日8时29分,孙其峰在天津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