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扬好"上海城市精神"——探寻习近平同志上海足迹(十三)
习近平在陆家嘴调研时,曾登上总高度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俯瞰上海的城市风貌,豪情满怀地说出16个字的金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用它概括上海的城市精神,成为上海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
上海城市精神看似无影无形,
却为上海带来许多崭新面貌。
习近平用"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比喻,
教人懂得"吃亏是福",小利不必计较。
在处理与周边省市之间关系时,
要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
既要谈好合作,也要开展竞争,
坚持互惠互利,换位思考。
习近平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上海,一定要有包容之心,
这是要有一种大度的自觉。"
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他希望把区域交通设施合理布局发展好,
进而加强长三角城际交道设施建设,
尽快形成沪浙之间"同城效应"共同提高。
(二)
大气与包容不仅体现在国内区域合作,
也充分展现在大型国际活动举办之中。
习近平把举办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
当作上海肩负的一项光荣使命。
他到现场嘱咐要办出上海水平,中国特色,
将全社会对 智障人上的关爱推动,
掀起为他们服务的"阳光之家"建设高潮,
四万人的志愿者队伍汇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习近平指出:上海办特奥,迎世博,
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
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极好机会。
(三)
上海有其独特而难以替代的角色定位,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上海是海外企业进入中国的最好选择,
也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最好阶梯。
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之下,
上海培养什么样的精神文化,
打造什么样的营商环境,
不仅对上海,对全国也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提出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以来,
上海变得越来越谦和.包容和大气。
干部们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对这八个字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政府对企业服务要到位,却绝不能越位,
这很能考验政府的自身定位。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必须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四)
上海处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关键时期,
在战略节点上,习近平抓住了 精气神的要义:
上海特别需要更宽广的胸襟虚怀若谷,
既要向外国学习,也要向外地学习!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也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象征。
上海这种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精神,
已熔铸在上海人的性格意志情感和行动之中。
习近平还用"开放、创新、包容"定义上海品格,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追求卓越,以包容凝聚人心。
彰显好这份特殊的精神品格,
上海将更为开放,更求创新,更讲包容!
(维我中华2024年4月17日夜命笔,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