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坡见闻
王守堂
济南有个“怪坡”,大多数在济南居住的人都知道。这个“怪坡”位于济南东南外环路上、距燕山立交桥约两公里处。先前这里属于济南市郊区,有一条供周围村庄上山砍柴搂草、下地拾掇庄稼,市区外出办事的人通行的沙石土路,路的两旁长满了高矮不同的各种树木和杂草野花,由于不是主要交通干线,行驶的大车小辆少,行人也不多,环境很优雅很安静,这段路当时也没有“怪坡”之说。后来随着济南市城区日渐扩大,市郊变成了闹市区。再后来,根据济南市几纵几横的交通规划,将原有的沙石土路修建为北通济青高速路零公里处,南接京福高速路的东南外环路,这条路也成为了东西相通、南北连接的交通干线,车流量日渐增大。
刚修好东南外环路时,被称为“怪坡”的这段路与其它地方没什么不同,平坦宽敞视线好,车流量白天黑夜日益加大,行人也渐渐增多。但通车不久,这段路却接连发生车祸,成为交通事故频发路段,死伤了不少人,车也报废了不少辆。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辆重载货车撞倒了当时设立的收费站,造成了墙倒房塌车毁人亡的惨剧,现场惨不忍睹。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和路人安全,交警部门最初采取的措施是,在这段路的中间和路边堆放了几排大沙包,设立了多处醒目的警示牌,安全状况大有好转。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和美观,后改为放置很多整齐划一的大型水泥隔离墩。
出于好奇心,笔者曾几次到现场看过,站在路边举目远眺,路在视觉中是下坡,但警示牌却醒目的标识“持续上坡 严禁熄火”,类似这样上坡、下坡以及限速标识牌在这段路比比皆是。笔者也曾与在路边休息的过往司机师傅交谈过,有的师傅说,这段路确实有些怪,踩同样大的油门,上坡时车速加快、下坡时车速反而自动减缓;有的师傅说,有次我视觉中是下坡就熄火了,但车却自动停下了;还有一次上坡,车不慎自动熄火了,但车没有停下却慢慢地爬上了坡……。因此,“怪坡”这个称谓因之得名,在民间也随之流传开来了。
据考证,怪坡其实是一种地质现象,在我国发现的怪坡有多处,除我们济南外,沈阳、厦门、西安、台湾等地也有怪坡现象。怪坡现象中的上坡、下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上坡或下坡,只是由于当地的地形和周围环境给人的一种错觉,让人产生对上坡下坡的错误思维判断罢了。后经地质部门科技人员用仪器测量证实,人们自己的眼看到的上坡其实是下坡、下坡其实是上坡。因此怪坡其实不怪,只是人们的视觉和思维判断错误造成的一种错觉现象。
伴随着外环路的畅通,行驶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路人也越来越密集,“怪坡”这路段陡然间热闹起来。小商小贩车推肩挑云集此处 卖山货的、卖水果的、卖杂品的、摆书摊的、做小吃的、烤地瓜的等等小摊摆满了路的两旁,吆喝声喧嚣声时不时的响成一片;虽然生意兴隆但显得杂乱无章。还有几处地上摊开一小块红布,“看相 算命 测八字”的瞎子或不瞎的老头,静静的坐在马扎或小板凳上等待来人。时见有男女年轻人或中老年妇女,蹲在他们的身边请老先生“指点迷津”。这些老先生个个掐着指头侧着脸,近乎耳语般的声音永远那么亲切诚挚,足以让每个来看相算命的人都觉得他们确实隐藏着不可泄露的天机。
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潮汹涌,当地政府和邻近的村庄抓住商机,做出规划,在原有杂乱无序的市场上,盖起了饭店宾馆和大小不等的各种商铺出租给商贩,使杂乱的场面得到了整治,卫生条件得到了保证,过往的车辆行人一般都要在此停留吃点东西喝口水歇息下,有的长途货车司机晚上干脆在宾馆里住下休息。这里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做越红火,连算命的瞎子老头都说,怪坡不怪,这里的风水好。
但这里最热闹还是数晚饭前后。一个不足千把平方米的地方居然有十多家餐馆。当然不是什么星级的,只是介于大排档和饭馆之间的小店铺,却给怪坡带来诱人的繁荣。黄昏时,一辆辆“奥迪”“丰田”“皮卡”……纷纷驶入停车位,餐馆内、绿荫荫的银杏树下摊开了金黄的桌布,有白色的身影穿行其间。那是从农村来的或是大专院校学生来打工的女服务员。她们都有红润的脸庞和浑圆的手臂,端茶上菜,微笑着,勤快而又满足。路灯亮了起来,几处烧烤摊点燃了木炭,摊桌边摆满了易拉罐的青啤、桶装的鲜啤或扎啤。男或女主人则使劲煽起火来,顷刻间一缕缕青烟袅袅地升上天空,路灯下如浓雾似的弥漫。此刻不管是餐馆内或是地摊上的食客,吆五喝六的划拳猜酒声、笑骂嬉戏声一阵高过一阵。一辆“皇冠”开走了,又一辆“凌志”开进来,车灯摇曳,喇叭鸣叫,夜晚的怪坡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临近午夜时分,这里才逐渐平静下来。餐馆一一开始熄灯关门;地摊上的桌椅终于搬走,小姑娘们开始刷碗洗筷扫地,忙不迭地把一筐筐垃圾倒进一溜排着的垃圾桶里。
最后出现在这里的,是一对穿着红马甲打扫卫生的道路清洁工夫妇。他俩一边吃力地打扫着路边的垃圾,不时弯腰捡起空着的矿泉水瓶啤酒易拉罐,一边喃喃地自语道:这几年垃圾是越来越多,扫帚用得也快,看来明天得去环卫站领两把新扫帚了……。
近些年,创建文明城市,规划美丽乡村,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大美济南已多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城市之一;山东也把乡村建设推到要出“齐鲁样板”的高度,这既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建设高水平省会城市、勾画美丽乡村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让我们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环境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大美山东!

王守堂,山东寿光人,1970年参军入伍,1987年转业到山东省人事厅。后任山东省公务员局副局长,2014年退休。爱好文学与习作,在省内外报刊发表100余万字作品。著有散文小说集《还是那株干枝梅》和长篇纪实小说《盐碱地》。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