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工作室学员作品
[成长需要坚实的根基]
作者:王涵宇 (男.13岁)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成长不求快,只求稳。要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就要有庞大的根系作为支撑,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需要扎根,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自我记事起,爸爸每逢节假日会随即驾车带我去往乡下,开启一场寻根之旅。老师曾讲过,我的家乡是一片又一片的黄土高原,曾经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树木难以生长,所以一片贫瘠。实则不然,如今,这里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满目荒芜,黄土地上是拔地丛生的苍翠树木,树木前头铺开片片肥沃丰茂的田地。田边蜿蜒前行的是明净的溪水,水声清越与树林深处传来的声声鸟鸣相映成趣。望着那些树木,难以想象它们是如何在此扎根,使这一方土地呈现欣欣向荣之态的。
在我似懂非懂的十二岁那年,我见到爷爷就好奇地问他要去干什么。爷爷笑了笑,指指他手上拿着的铁锹与背上背着的树苗,显然,他老人家是要去栽树。他就是新闻里说的“黄土治理人”,早在国家做出大规模、全方位治理黄土高原的决策时,他就成了黄土治理的一员先锋,扎根在这里,通过种植树木改善家乡环境。
我跟着爷爷登上小山丘,成片翠绿尽收眼底,让我感叹不已。爷爷指着脚下,眼中充满敬畏地说:“树的根和人的根一样,都在脚下的这片土地里。”他还说,这些树木之下扎的就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情谊,黄土地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
我望着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股莫名的遐想在心中涌起。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扎根,需要坚持,而不是放弃。就像孙康囊萤映雪,苏秦悬梁刺股,自古以来,功成名就之辈大抵为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之士。急功近利的人,也许坚持太过艰难,但很多事情从来不是看到希望才会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就如“放弃”有十五画,而“坚持”有十六画——“坚持”只比“放弃”多一点。只要不放弃,贫脊的土地也能培育出千千万万朵怒放的蔷薇。
想到这里,我想到了跑步。就像长跑,高手不会一开始就不断加速,而是控制呼吸,以缓慢的速度前进,不管被多少个人超越,始终维持着同样的速度,到后半段的时候才慢慢地加快速度。一时的领先代表不了什么,能够笑到最后,夺得最后的胜利才是大赢家!
作者由作文标题展开联想,由回乡下切入,步步跟进,推出了爷爷植树的故事,由此及彼,阐述了一些成长励志的道理。“坚持”与“放弃”的引用,增强了趣味性。但是在行文结构上,转换过度不自然,而有些牵强。尽管老师作了调整,但还是感觉有些生硬。最后一段其实可以不要,但是作者辛苦书写的,保留下教育读者吧!总之,文字很美,故事感人。如果再修改规范一些,可以推荐投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