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再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双理事国画大师朱屺瞻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再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双理事国画大师朱屺瞻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精华
热点
24-04-17 12:50
2609
阅读
关注
生命的光辉
——再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双理事
国画大师朱屺瞻先生
后来,白石等众人又为朱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梅花草堂”作篆书匾额,白石老人叹喟:“吾友真与白石有缘也。”即时齐白石87岁,先生为56岁。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全国解放后,朱先生参加了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朱先生失落创作的《潇湘烟雨图》,入选于北京举办的“全国国画展览会”。不久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还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等,并多次在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极高的声誉。
时间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朱先生于上海家居养菖蒲室绘《雨中杜鹃轴》《碧花蔓牵牛》《花容雪艳》《万朵红霞图》《江流天地外图》《梅花草堂图》等佳作。
1979年7月,先生在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红梅图》等,并被文化部聘为中国画研究组成员。同年10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朱屺瞻画集》,序文说:“朱老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气派。他的传神之作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他的艺术创作成就和国际国内影响将远远超出我们现在的认识。”
时间到了1981年的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为90岁高龄的朱先生举办《朱屺瞻国画展览》,展出其近作177幅。赞扬先生继承祖国绘画艺术传统,学习西洋画艺,兼收并蓄,以强烈色彩揉掺于淋漓纵横的泼墨之间,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气派。
此后,《朱屺瞻国画展览》相继在江苏南京、四川成都等地展出。《人民日报》和各地大报专栏纷纷报导画展盛况,向世人盛赞先生画艺画风。此后不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朱先生拍摄艺术纪录片《画家朱屺瞻》。
时间到了1986年,朱先生95岁高龄之时,应邀赴美国纽约、休斯顿讲学。上海书画社还为先生出版了《朱屺瞻年谱》,并评为当年度上海文化新闻人物。1988年初,先生的作品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画廊展出,受到东南亚各国华人高度赞赏。
1990年,朱先生已百岁,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屺瞻百岁画集》,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当代中国画名家朱屺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世纪丹青——艺术大师朱屺瞻传》。北京、上海、香港和家乡太仓市等地为先生举办《朱屺瞻百岁画展》。太仓市人民政府仰慕先生爱国爱乡,道德高尚,在浏河公园北部重建“梅花草堂”。
时间到了1991年的4月,朱先生荣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聘为上海大学艺术系教授。1995年5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筹建的朱屺瞻艺术馆在上海虹口公园内落成并开幕。
1996年4月20日,著名艺术大师朱屺瞻先生病逝,享年105岁。
纵观朱先生的一生绘画,最突出的是他的大胆创新。他说:“过去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要加一句变到老。”这正是朱先生对艺术永不满足,不断攀登的创新精神。我们尝析他的一幅幅画面,能感受到其不断求索、求新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情怀。
尤其是先生对画面设色,成功地吸取了西洋画印象派的用色和某些技法,即通过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绘画需要服务。朱先生曾致力于研究我国古代著名山水画家董源、巨然、郭熙、黄公望等的笔法,还用功于临摹宋元名画。他曾说:“画山水要有意境,画花卉翎毛亦须有生气、天趣,斯有境界,舍此皆非上乘。”又说:“画花卉忌板,画鱼鸟忌呆,须画得生动。生者,生机天趣也。”
我们透过朱先生《江南三月》的画面,不仅看到逼真的江南景色,而且似乎呼吸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洋溢着花香鸟语的新鲜空气,充满着生机和情趣。朱先生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长而自大,也不为荣誉而陶醉。
朱先生用他高尚的人品、高超的艺术、深厚的底蕴,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乐章和生命的赞歌!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57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