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飘带连接你我他]
——广西行之二
作者:钟 声
4月8日,吃过早餐,主办方安排我们瞻仰阮平将军陵园,数辆车子穿行在绿色植被环绕的洁净公路,经过一番曲径通幽,驶向一个小山村,路牌上显示为“坛乐村·平乐屯”,村落犹如我们西海固的山旮旯,这是阮平将军的故乡。顺着依山的小路进入,一片开阔的境地展现在眼前,有四个很大的花圈装点出特有的氛围,花圈簇拥着一尊汉白玉雕像,雕像底座为灰色花岗岩,镶嵌着“阮平”金色的名字,再下面刻着1913——1970,显然,这是将军的生卒年限。阮平就是阮金庭,关于他为什么改名,还有一段佳话,我会在后面表述。
雕像前的水泥地板上,摆放着一束束鲜花,还有壮族专门祭祀的全乳猪。雕像后面是将军的陵墓。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其中排列了两队中小学生,他们的神情庄重,显得毕恭毕敬。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玉萍女士主持了祭奠仪式,我们排队为将军雕像敬献了鲜花。面对阮将军刚毅而面带微笑的神情,我自然想起了自己笔下的那位干练而执着的红军团长,在将台堡会师之前的一个多月来,驻扎在谢家堡子里的他,带领战士早出晚归,宣传红军的主张,筹集粮饷,打击地方土豪恶霸势力,突击静宁县城,攻打来犯敌人,在玉桥、黄岔、范沟、闫庙等地巡回转战,早晨出去轻装行动,晚上归来硕果累累,或赶一群牛羊,或车载马驮许多粮食以及羊毛、皮张,这些东西,多是平价收购的,或是老百姓自愿捐献的——他们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红二方面军筹集军需物质。收购的牛羊多了,就要赶到我们村的原滩梁放牧,因为放羊,东家的姑娘看中了同是放羊的小红军(他是三团一个四川兵),因此演绎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文学作品《士堡风云》中的情节,虽然是想像,但也合乎情理,催人泪下。
在阮团长带领战士往返时,应该经过我的家门,也应该筹集过我家的粮食或者其他物质。然而,小时候父亲讲这些故事时,总是蜻蜓点水,说不出具体情况。现在回想起来,也难怪,因为父亲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谁是谁,只会表述“那些红军好得很,不欺负老百姓”!
时隔88年,当我站在这位自己书写的并未见过的红军开国战将时,怎么就觉得似曾相识?您看,他分明在对我微笑,似乎在招呼:“老乡,你来了……”我连忙取出随身带来的图书《红星照耀将台堡》,双手敬献,书中有记录将军的短文。 然后展开创作并书写的藏头诗《金庭将军名垂青史》书法,一边敬献,一边默念着内容:“金戈铁马气如龙,庭院静芳沐春风;将台旗纛昭日月,军人壮志贯长虹;名冠百色四海准,垂范华夏五洲通;青山有幸埋忠骨,史册彪炳留英名。”诗中的“静芳”是将军的爱人。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溢出了眼眶。长征胜利结束后,将军又转战多地,血战任山河,解放石家庄,北平保卫战等多次战役,都有他英勇指挥的身影,抗美援朝的战火中,他脱颖而出,为人类的和平进步立了汗马功劳,职至63军副军长,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祖国强大了,富裕了,为革命呕心沥血、南征北战的战将却长眠于青山一隅。好在,人们没有忘记,后辈们每年都来瞻仰、扫墓,广西的几家博物馆都陈列着将军的遗像、遗物和事迹,青山绿水为先驱致意,每年三月三响彻城乡的山歌为英雄喝彩,滚滚右江流淌着将军的动人故事。我想,将军应该含笑九泉了!
(未完待续)
火仲舫,笔名钟 声、中方,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固原市文联主席,宁夏文学院和《长篇小说》杂志签约作家。创作出版有《花旦》《土堡风云》《柳毅传奇》《浪子吟》《西夏殇》《大河东流》《中国人在美国》《花儿常开》《红军西征记》《红旗漫卷六盘山》《西吉风景线》《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凤凰泉》《黄土情》《花旦论》《诗意人生》《花脸》《超越梦想》《红星照耀将台堡》等文学作品,涉及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纪实文学、舞台剧本和影视剧本等体裁,达500余万字。创作业绩收录于《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