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酿一樽续乡愁
《故县史话》序
郭世科
在秦岭余脉豫陕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条自西而东、穿峡出谷潺湍东泻的青流——洛河。
它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黄河的一条仅次于横亘八百里秦川渭河的第二大支流。这条发源于秦岭南麓丛山折皱间的陕西蓝田县灞源乡木岔沟的一条小溪,沿山间沟壑迭而下,滔滔而来,滚滚而去。演绎出了许多慷慨激昂、委婉曲折的故事。
洛河并非一条普通的河,她是一条沧桑厚重的河。她从远古走来,承载着难以胜数的历史文明,谱写着原始的儒家礼乐文化。在流经河洛大地的流程中,河图洛书组成了华夏文明的鼻祖。从三皇五帝到儒学、道学、玄学、理学,特别演绎了“洛神”的动人传说。她流过夏周王城、流过汉魏江山,流过隋唐东都,流过女皇繁华……
所以,洛河也可称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这一切都浸润在她荣辱不惊的波涛里,一泻千里。就是这条神河,出陕进豫,在流经陕西的蓝田、洛南,河南的卢氏、洛宁,流程230多公里之后,在洛宁县西部的群山之中,神奇地形成了一个冲积型的山间盆地——故县镇。及周围酷似江南渔乡的十多个渔村。
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富裕的韩国腹地,也是吴越混战之时的绝代美女西施和恂恂儒生范蠡姻缘佳配的一块宝地。这里山水壮美,气韵宜人,千百年来积淀了诸多动人的文史佳话。特别是故县盆地北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般地突兀出两山对峙的山间峡谷。慧眼识珠的国家地质勘探水利工程人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筑建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故县水库于1991年2月10日下闸蓄水,风光旖旎的故县盆地陡成一片汪洋,
故县水库的建成,在灌溉、发电、气候改善、预防下游水患诸方面造福了豫西乃至中原人民。原故县域内7189人须迁居异乡。这些父老乡亲为大家舍小家,按政府安排,在几度移民搬迁的高潮中,舍弃千百年来祖先休养生息的老家热窝,泣血含泪,全家人自家门口照张相,爷爷的坟上磕个头。坐上拉着衣物家当的车辆,在烟尘弥漫之中,背井离乡,移居他乡,距今已30余年。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国人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的浓浓情愫。它是国人精神内涵的中枢,所以,千百年来传承着“故土难移”“叶老归根”的古谚。离家越远越久,思乡之情愈甚。不管你高居官宦或草野庶民,是把酒临风或谈天论地,每每说到故土,总有一种温馨的淡淡哀伤。想到故乡,便会马上想到很多可喜可乐的往事,但人们不把这种心情叫“乡喜”,而叫“乡愁”。所以“乡愁”是别离故土者内心深处的回声、永不消散的美丽。
盛唐诗人岑参,湖北江陵人,三十岁中进士,皇上授其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他两度领兵镇守西北边疆达六七年之久。此间有一天,他意外地遇见了久别的一位故土乡亲。几句嘱托之后,他随写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以表深恋故土之悠悠哀情。
唐代诗圣杜甫“少小离家”,风雨奔波,一生也没圆他回家之梦,而李白尽管曾苦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但直到晚年,也不明白他的故乡到底是甘肃省的秦安还是四川省的江油,最后用投江捞月而死,来表白他把月亮当成自己的家。
党的十九大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栗战书同志,家住河北省一个名叫杜家庄南沟的小山村,2008年,他任黑龙江省省长时,中秋之夜他在月光之下,面对滔滔的松花江咏诗一首《江畔述怀》,其诗曰:“儿男纵马家万里,志士吟诗泪千行。一夜秋风松江月,两三灯火是故乡。”以表他身居异乡,思念故土那百结的柔肠。
从古到今,一个人不管离家有多远,位置有多高,故乡永远在心中。只有深深热爱父母、热爱故乡的人,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肩上的责任和脚下的土地。
“人须报本常思反哺,树长成型叶念归根。”多年来,移居他乡的故县人及其生于新居的故县父老的后裔,总念念不忘古镇故县,他们站在异乡的土地上,倾情仰望故土的天空。思绪越过山丘河谷,追忆梦中的故乡。奔流的洛水,起伏的群山,古朴的山村,心系热土的乡亲。一棵树,一眼井,秃败的老屋,粗陋的饭菜,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还有那已被荒草覆盖的祖人的坟莹……
就那往日平平淡淡的家总超越时空,散发出弦目烧心的诱惑。不折不扣地吸引着他们的心。此时,哪怕站在故县的山头上,看一眼故乡那依稀可见的山沟,喝一口故土河沟里的山泉,也是甘甜无比。古稀的老人们总念念不忘地嘱托儿孙们,让我再看一眼我心里的故县吧。
沉郁持久的忧思化为呐喊,夙愿的憧憬希冀为现实,终于,以原下峪乡党委书记张元超、乡长樊龙及贺高富、贾振禄等一帮故县人激愤了。他们着意酝酿,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辜负故县父老及子孙们的厚望,决心竭忠尽智,美梦成真,以炽热的情怀,扎实的行动,搞好故县人心里梦寐以求。这项拯救性的工程——出书!再现故县古镇风貌,给故县的子孙们一个抢救性的、历史性的交代。
2017年4月11日,张元超书记等一行五人约我商谈,邀我参与这一顺天益人无愧苍天不憾厚土之举,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我感到这是出自肺腑的信任。
我家下峪乡和故县仅隔一座小山,虽不是故县人,从小至今就和故县一往情深。幼年曾同父母到故县赶过庙会。买过故县南窑门下优质的无筋大白菜;坐过著名艄公赵来金的大水船;看见过洛河东岸千丈绝壁红石崖上飞舞的寒号鸟。
1958年“大跃进”,每天脚泡在故县的洛河水里淘铁砂。目睹了清澈透底、浪涛汹涌的洛河水。由洛河咆哮的水流,幻想到了黄河长江无际大海的浩瀚雄姿。洛河使我产生了对人的生命底线“水”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洛河是我幼年见到的第一条大河。1987年又参与了声势浩大的水库移民搬迁工作,感受到了别离故土的凄怜之情,所以,对故县有着深刻地印象。
故县不仅物富景美,又曾因1945年7月17日,国军38军两个团的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所以,故县不仅是人文厚积之地,也是信守礼义之邦。因此在我斗胆应诺“主编”这本饱含故县父老故土深情之书卷时,运筹良久,反复揣度。这本书里不但要写出故县的厚重秀美,特别要写出故县父老舍弃故土、舍小家为大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淳朴良善的子民情肠。用浸润着文学艺术的笔触,增加文章的文美感和可读的诱惑。总之,把书写到故县人的心坎上。
为此,在全书未动笔之前,我反复斟酌,并自我认定了该书的整体韵味主旨纲领:应体现出故县古镇的“岁月沧桑”和“文学的分量”。于是把书定名为《故县史话》。
设计从九个篇章囊括全文。一、地理位置,二、社会沿革,三、经济概况,四、民风民俗,五、文史轶事,六、人物春秋,七、移民搬迁,八、古镇新貌,九、洛水苑。大胆抛弃史志集的传统模式,使这本书既是村史乡志,又是文史资料,貌若通讯报道,又如文学专著。总之,使之成为故县历史风云的史诗,和故县人守望故园爱欲缠绵的传奇。
蓝图绘就雕琢细求。2017年4月20日,故县的一些热心于此壮举的乡友们召开专门会议,把这一主张报告给了故县乡邻。我将该书布局各编内容晓之于众,选聘六位同志执笔撰文,从此拉开了《故县史话》的编篡序幕:
简而言之,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采取集中通读研讨,分散推敲撰写,集思广益,高标准,严要求,反反复复,经过近四个月的整理撰写,到8月15日整个材料通阅成形。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甄思,从资料的挖掘到文字的砺炼,力求炉火纯青。思维深处的底线是,写不出原汁原味的故县心里总感不安。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用文字透过时空隧道,把遥远的故县拉到眼前,顺着《故县史话》的文脉,去吻那一片热土了。
在清凌湍流的洛水之畔,又一次品尝了渔歌互答的山村美景,由此联想追思到秦汉盛世的幽远史实。注目西眺了天然屏障般阻挡寒冬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东侵,以使故县盆地冬无严寒的迤逦雄伟的牛心山。整个故县盆地风光旖旎,据历史记载,因洛河水韵的润泽,近百年来,故县域内未遭过旱涝的侵袭,一年四季,五谷丰盈,正如陈成岳词《沁园春》所述:“桃红梨黄,牛蹦羊欢,秋收粮棉堆如山”。乡间杂收更是琳琅满目。西施的水磨,韩二姐的铁器、王狗吊的竹编,张保元的鞋摊,再现了故县人的智慧。
几个银发斑斑的“老故县”,不惜笔墨地回味了古镇那苍老的含着泥土香味的乡间杂要和戏剧文化。耳边回响起了来自三晋永济那高亢悦耳的蒲腔晋调。
故县的民风民俗浸润着周围山水的骨架和灵气,淳朴无华薪火传承。行业公会农历七月二十二祭赵公元帅,二月初五五金行业供奉老君、医疗行业四月二十八供奉药王孙思邈等,更与周边乡俗迥异。足见故县父老的忠勇良善和乡土文化积淀之深厚。
千溪洗润窈窕女,万山隆起铁骨男。纵观古镇故县,实为藏龙卧虎之地。
《故县史话》略述了域内近代、现代名人。窑瓦村贾振华,荣任原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作为大连市人大代表出访日本。贾红儒出任河南省交通厅计划处处长。故县街贺高武,曾任河南省储备局处长。贫苦之弟董华中,职守国家民政部优抚安置司副司长。教师任艮秀,1958年作为全国扫盲模范,赴京参加群英会,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故县西窑张元超,由教师升任乡党委书记、县教育局长,执政为民,且教子有方,皆历任要职,为国效力。故县街樊龙,年轻有为,荣任乡长,俯首为民,倍受地方民众称道。
杜振京,故县街人,1955年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升任机械工业高级工程师。
在洛水苑栏目里,故县凡有点文字功底的都跃跃欲试,舞笔弄墨,以表怀念老家的赤子情怀。张元超从政多年,也秉笔著文连写数篇。古镇才女杜京叶,远在濮阳,她在《怀念故县》一文中,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仅“我爹叫老杜”、“还没吃够故县街的锅花馍”就催人泪下。全文朴实得如一地庄稼,粒粒皆精品。陈成岳对本书的不少章节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拿出了多年来歌颂怀念故县的诗词佳作。陈玉堂等乡邻的文章中,情切切意绵绵,提起故县泪不干。陈玉堂,写家,写爸,写妈妈,写奶奶小脚女人走天下,感人至深。
移民搬迁篇,再现了一九八七年,当解放军舟桥部队的浮桥在滔滔的洛河上一放。整个故县盆地、洛河两岸,人欢马叫,黄沙弥漫,搬家车辆来往穿梭的逼人气势。说明了故县的父老离乡背井、心为后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这时。我想到了明朝山西洪洞大移民后留下的一副对联:“思乡望乡还乡乡关万里情无限,背手连手解手手字千年叹有余。”那次移民是强迫的突袭的,但足以说明了明洪武、永乐二帝的治国策略是宏谋远虑的。故县水库移民是层层动员。认真安置。以群众满意为准。这是党对人民的关怀。
总之,全书的底韵、文字的沧桑厚重和文学艺术的分量基本是满意的。
最后《故县史话》再现了水库建成后故县历届党委、政府历经精雕细刻,把故县全境和西子湖,建成了豫西旅游胜地,功劳卓著,永垂故县史册。
现在,时令已是隆冬,气温已降至零下几度。手棒砖头般的《故县史话》原稿,记忆的火焰从心底燃起。她似一股暖流,把冬日的严寒驱赶到了不可目击的远方。守望冬天意味着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日子已近在眼前。待到明年春光来临的时候,我们将把《故县史话》这一樽历经了一年春秋四季酿制的美酒,送给原籍故县的父老及他们的子孙。让他们饮享佳酿不泯乡愁,世代不忘故县这个神奇、秀美、瑰丽、富饶的豫西古镇。让古镇故县永远成为中原大地人民记忆长河里熠熠生辉的一个瑰丽的光点。
权为序。
2017年11月29日于凤翼山下
郭世科简介
郭世科,河南省洛宁县下峪镇峡石村人。1944年生,1962年洛宁师范毕业,教书多年,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83年调任洛宁县教育局任党委办公室主任、洛宁教育报》主编。1984年调任中共洛阳地委宣传部《豫西新闻》编辑。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洛宁县作协副主席。1983年起,先后有三百余篇小说、散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且多篇获奖。2006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葛兰叶》。2017 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二月兰》。
2017年9月24日,洛阳市文学院、洛阳市作家协会、洛阳市《牡丹》杂志社、洛阳市图书馆及新闻媒体在洛阳市召开《二月兰》新书发布会。
来源:《故县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