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炸,即将发生……
作者:江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方春暖花开,北方寒风凛冽。
南方某国胆大包天,侵我边境,扰我边民,肆意挑起战争。我军忍无可忍,在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进行反击。在短时间内,部队攻克许军事要地,推近距首都几十公里的地方。为防备某大国偷袭,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就地展开临战训练。
我所在XXXXX部队特务连,在北方大都市,接到命令后,进入临战训练。当时,我在特务连工兵班担任班长,主要负责工兵业务技能训练。
记得那天,天空混沌,大雪纷飞,寒风刺骨。
我把全副武装的兵们带到训练场,进行工兵实战训练。训练场是多年沉积的砂石地带,土质较为坚硬,在冰冻情况下,硬如钢板。
呼呼呼呼呼!
雪下的正急,风刮的正疾。在雪地里,顶着剌骨的寒风,我把兵们列队完毕,接着讲训练科目及要求:
一,用炸药开设临时防坦克壕沟。壕沟,底宽五米、口宽八米、长五十米,呈梯型。
二,用7.5公斤重的反坦克地雷布设雷场。地雷呈品 字型,交错延伸埋设。
讲完后,率先进行第一科目训练。我把兵们分成开挖药洞和装填炸药两个小组,随着一声令下。开挖组便甩开膀子,用工兵铲镐,迅速展开土工作业。
不大工夫,开挖组在冻土上挖好八个药洞。装填炸药组快速行动,在药洞里装填相应当量的梯恩梯炸药,然后敷设电点火线路。电点火线路一头连接药洞炸药,一头连接爆器。起爆器由副班长掌握。一切准备就序后,我举起小旗,命令兵们撤到安全地带隐避。为了确保一次性点火成功,我再次检查电点火线路及药洞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撤到安全地带。
预备——起爆!
我挥挥手中的小旗,一声令下。
呜呜呜!
副班长立即摇动起爆器上的摇柄,然后,按下点火按钮。
轰!轰轰!轰轰轰!
随着一阵巨大的爆炸声,训练场硝烟弥漫,空气中充满浓烈剌鼻的火药味。稍时,硝烟散尽后,一条标准的防坦克壕沟呈现在眼前。
兵们从隐避地方跳出来,在雪地里一阵雀跃。我在防坦克壕沟上来回走了几趟,非常满意,于是,掏出烟,给兵们各人发一支,让大家休息片刻。
十分钟后,烟瘾过足,开始布设反坦克雷场的训练。
训练之前,我把兵们叫到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全部蹲下。我将一枚反坦克地雷,摆在雪地上,讲它的性能、结构,及如何拆除。讲完后,我趴在地上,演示拆除。
兵们有些紧张,瞪着大眼珠子,屏住呼吸,额头上浸出汗珠子。
周遭,除了窸窸窣窣的飘雪声,呼啸的寒风声,死一般的寂静。
我用手拍拍反坦克地雷,笑笑说,大家不要紧张,放松一下吧,这个家伙虽然性子暴躁,其实,掌握了性能结构,它就是一堆铁疙瘩。
随接,我一边讲,一边小心翼翼拆除反坦克地雷部件。
反坦克地雷,内装7.5公斤梯恩梯炸药,属于压发式地雷,一般重量的物体压上去是不会爆炸的,要有足够重量的物体碾压上去,才会爆炸。
正当我全神贯注拆除地雷部件时,不知是谁,碰了我右手一下。恰好,我拆至火帽部位,右手失衡,弹簧跳开,撞针撞击火帽,火帽连接雷管,雷管下面静静躺着梯恩梯炸药。如果撞针碰上火帽,火帽引爆雷管,雷管引爆炸药,绝对把我们所有人炸成粉末。
在千钓一发之际,我飞快地将左手掌垫上去,尖锐的撞针直插手掌,透过手背,阻隔撞针撞击火帽。我忍着疼痛,继续拆除地雷所有部件,直到拆除完毕。我才慢慢地把左手掌从地雷上挪开,鲜血把地雷染得通红,把雪地染得通红。
危险解除了,拆散的地雷部件,七零八落躺在雪地上。
兵们惊呆了,静静地站在雪地里。我用右手摁住伤口,仰面躺在雪地里,望着天空,凭雪花飘落在身上……
多年后,回想当年临战训练的这件往事,仍然心有余悸,寝食难安。好在没有发生爆炸,如果爆炸了,将会怎么样呢?

作者简介:
江维,男,汉族,四川崇州人。下过乡,当过兵,原在四川省税务干部学校任职,现已退休。
《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从1980年开始创作至今,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百余万字,获得各类奖项二十多个。其中,出版发行《窗外有月亮》、《竹林茶园》两部中短篇小说集。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