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分尸
文/舟自横渡
大秦的强国之术
二世而亡的泼天富贵
谁来继承
谁都不肯放弃
五匹马
各司其职
愚民
负责拉头
弱民
控左手
疲民
制右手
其实无所谓左右
正如马和鹿
分清了又怎样
还有二匹
当然是辱民和贫民
它们拴住商君的二只脚
这具尸体的伟大
终于以身饲马
马蹄声疾
黑血把时间凝固
我看到破碎的肢体
堆积梦里
分不清哪一块是我
哪一块是你
吴仲友读诗:
舟自横渡的《五马分尸》是一首极具隐喻性与历史批判意识的诗歌,通过重构“五马分尸”这一残酷刑罚的意象,将商鞅变法中的统治术与个体生命的撕裂并置,展现了对权力异化的深刻反思。全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中,完成了对专制逻辑的解构与人性困境的叩问。
诗歌以“大秦的强国之术”开篇,将视角投向商鞅变法中的法家思想体系——“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的统治术被具象化为五匹撕裂尸体的马。这种暴力拆解不仅揭露了专制统治的残酷本质(“黑血把时间凝固”),更暗示了工具理性对人性的碾压:当国家机器将民众降格为被规训的“马”,强权缔造的“泼天富贵”终将反噬自身(“二世而亡”)。诗人以“分尸”喻指制度对社群的割裂,而“分清了又怎样”的诘问,则戳破了权力话语中“鹿马之辩”的虚妄性。
“尸体的伟大”与“以身饲马”形成刺目的悖论:商鞅虽以变法强秦,最终却被自己缔造的体系反噬(车裂之刑)。诗人将思想家的肉身与制度暴力并置,揭示出任何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强国叙事,本质上都是权力对生命的献祭。而梦境中“破碎的肢体”模糊了施暴者与受害者的界限(“哪一块是我/哪一块是你”),暗示现代人仍在继承这种精神酷刑——当个体被异化为“疲民”“愚民”的符号,集体无意识中的自我规训,已然成为新的镣铐。
诗歌以近乎暴烈的修辞对抗历史的暴力:短促的分节如刀斧劈砍,“控左手”“制右手”等肢解性动词强化了生理痛感。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历史控诉,而是通过“黑血凝固时间”将批判引向永恒——当统治术沉淀为文化基因,马蹄声仍在当代回响。这种时空交错的书写,让诗歌超越了具体历史事件的指涉,成为对权力异化的普遍隐喻。
也许,诗歌对法家思想的简化处理可能引发争议(商鞅思想是否全然等同于反人道主义),但其价值不在于历史考证的精确,而在于以极端意象激活对权力逻辑的警惕。略显直白的“弱民/疲民”等标签化表述,虽强化了批判力度,却也削弱了人性的复杂性。然而这种有意为之的粗粝感,恰与诗歌解构暴力的意图形成同构。
简言之,《五马分尸》如同一场语言的刑场,暴露出历史暗面血淋淋的真相。当诗人将我们拖入那个“破碎的肢体”堆积的梦境,真正被撕裂的不仅是商君的尸体,更是所有被权力异化的灵魂。这首诗提醒我们:任何将人降格为工具的强国叙事,终将在马蹄声中踏碎自己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