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六塘山,共叙战友情
作者:陈敦海
闻老战友陈世良与柯明芳夫妇自江苏归其桑梓——湖北阳新县洋港镇之六塘山,余等战友欣然相约,欲往访之。周日清晨,遂乘车自阳新县城疾驰洋港镇。
洋港镇,阳新县南陲之小镇也,与江西瑞昌接壤。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余等无心观景,沿六塘山之方向,直至陈世良府第。远远观之,砖石筑成之庭院中,有三层楼房矗立,虽未加修饰,然气势犹存。庭周古木参天,新植之花草竞放。世良告余,其祖辈居此已逾百年,彼亦由此地走出,投身军旅。倏忽四十载,双亲皆已仙逝。昔日承载家族记忆之老屋亦不复存在,仅余一门石静立,上镌“星輝龙聚”四大字,笔力遒劲,有赵孟頫之风骨,仿佛在述说家族之往事。此字乃战友之父席公手书,立于1986年,见证家族之荣耀与传承。
岁月如歌,战友在外四十余载,鲜有归家之时。然其对家乡之思念,未尝稍减;对祖辈之敬仰,始终如一。既退役,遂决意依故址重建府第,承家族之根脉,使此地焕发新生。
新居依古制而建,古朴典雅。庭中数株古栗,迎风矗立,枝叶繁茂,见证家族之沧桑岁月。新居南侧,有水塘一泓,清澈宁静。岸边乃世良先祖之墓地,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世良精心修葺,以砖石筑围,植以花草,铺以水泥,整洁有序。清明节方过,祭奠香火之迹尚新,彰显敬仰之心。
余等战友一入新居,即感其宁静和谐之气。世良热情迎候,备以佳肴美酒。围坐而谈,共叙军旅生涯之点滴,回忆青春岁月之共度。
世良之丈母,及侄子侄媳闻讯而至,共襄厨事。丈母年届七十又七,然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一望而知为慈祥好客之人。她与世良之妻忙碌于前后,令人感动。余与其丈母早己相识在部队,初见如故。她性格爽朗,热情待人,虽年过七十,却像六十多岁模样。每每见之,吾必想起吾外婆,倍感亲切。余言吾甚喜之,彼亦云亦然,遂相与欢笑。
世良之侄侄媳皆善饮,围坐共饮,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侄子举杯敬曰:“叔父们远道而来,看望我家人,感激不尽。今我代表全家,敬叔父们一杯!”言罢,一饮而尽。我等亦举杯相应,恍若归家,无拘无束,开怀畅饮。侄媳亦不甘示弱,举杯逐一敬酒。虽辈分侄字,然年岁相若,余言少年叔侄如兄弟,不分彼此。围坐谈笑,气氛融洽。世良夫妇亦大喜,曰:“今日吾退役后最乐之日,感念诸君老战友来访,体悟战友情深与家乡之美。”
于世良之宅,与故友重聚,恍若重回青春军营,战友情深再次升华。虽然吾等皆到退休年龄,但我们依然如同岁月之战士,在谈笑风生中一展年轻之心态。虽然昔年戎装已褪色,但心中之志犹自炽烈。让我们共同举杯,敬过往之坚韧与执着,敬当年之付出与奉献。愿生命之树,常绿不衰;愿精神之光,永不磨灭;愿战友之情,天长地久。
饭后,众友各取所好,或打牌、或弈棋、或坐院中叙话。余独好掼蛋,然人数不足,遂邀世良之侄子共戏。彼虽初学乍练,然聪明过人,一学即通。余与侄子对坐,配合默契,每出牌,皆见功力,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全屋内外,诙谐打趣,欢声笑语连绵不断。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倍感温馨。
夜幕低垂,星光璀璨。众人环坐庭中,共瞻苍穹。星光如烁,喻战友情深,同祈心愿,愿频聚首,视此如家,情谊长存。对于故友之盛情款待与精心筹谋,吾感激不尽。共度此难忘之宵,且为故友承袭家传、光大门楣而自豪。愿此情长驻,如夜空中恒烁之星,璀璨夺目。
【作者简介】
陈敦海,微信名:海边物语。1963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当过兵,做过工。1988年加入徐州市作家协会。搁笔多年。热爱文字工作和中国书法,现已退休。风华不再,诗心犹存。愿岁月静好,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