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夕阳浅唱)
·
我国也在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
·
【邹琦新】
·
在世界现代化的征程中,我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在新中国建立的60来年,在改革开放的30来年,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原因必定是多重的、综合的、系统的。国内很多专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国外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层面,进行了难以数计的探讨、研究、分析、归纳。笔者仅从一个方面切入,撰写续貂之作。中国的崛起,不但借鉴了先发国家的经验,而且吸取了先发国家的教训。试举几例,以表看法。
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前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重发展,轻环保。在“二战”以后治疗战争创伤时,也是先恢复,后治污。新中国建立的头30年,由于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所以除少数先知先觉以外,绝大部分人尚缺乏环保意识,甚至诗化“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烟囱林立,围湖造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三十六分之一。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问题,环保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我国党和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既看到发达国家曾经爆发污染的教训,又借鉴发达国家正在治理环境的经验。所以在规划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时,已经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进行了统筹协调。党的十七大就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将“和谐”补进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又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进党章,“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更将“美丽”列入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由于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保力度不断增强,环保制度不断健全,环保措施不断完善,所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快”,整体环境状况在不断优化、美化。
我国吸取了历史上唐之“安史之乱”、宋之“靖康之耻”、清之“鸦片战争”等,只重“富国”,而略“强军”,所以从顶峰跌落的教训。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同时我国也吸取发达国家妄图称霸世界的教训。“二战”时,德国和日本妄图称霸西方和东方,就落了个投降被占的结局。“二战”后,苏联妄图称霸世界,也落了个国家解体的下场。美国似乎仍然占据世界霸主地位,但是先前的朝鲜和越南等战争,后来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争,都极大地损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致使现在美国的国债已经超过其一年GDP的总和。特朗普上台以后不得不提出“美国优先”口号,进行战略收缩。中国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已经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邓小平在南巡时叮嘱“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以中国当代最高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既同周边国家“亲、诚、惠、容”,又在“一带一路”上“共商、共建、共享”,更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发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旧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资本、物资、技术、人员等在全球范围空前流动。追求最大利润是资本经营的最高法则,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充分地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廉价劳力、广阔市场,就将中低端制造业尽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本土除了保留部分高端产业之外,就是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大资本家确实获得极高利润。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现象,从而造成普通工人大量失业,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2008年,美国从第三产业开始爆发次贷危机,继而引发欧债危机,最终激发世界经济危机,至今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建成了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虽然我国现在也面临资源消耗、劳力升值、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约,而出现一些低端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现象。但是我国已经吸取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既“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一定将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在中高端产业方面努力赶超发达国家。也一定在“协调”理念指导下,在中低端产业方面始终坚守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地位,同时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江山永固的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总结出来的很好的经济手段。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误认为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致使我国经济没有遵循经济规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结了自身的教训,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是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等于只有市场起作用,而计划毫无作用,也不等于市场只有正面效用,而无负面效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似乎“历史终结”。然而此后的四分之一世纪,全球相继爆发过南美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至今尚未走出低谷。中国不仅经受了这一连串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且在这一时段将经济总量由万亿美元提升到10余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吸取了发达国家只注重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忽视了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等教训,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促使经济飞速发展,又有力地防范和抗击了世界市场的巨大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既较为健康发展,又真正能够持续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头30年,由于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比较长的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简单化、绝对化地强调“一大二公”,只注重公有经济,而将非公经济贬为资本主义经济,致使我国经济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工业抓大放小等,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七大以后更进一步指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在非公经济在投资、就业、税收等方面都已经超过公有经济。反之,我国公有经济曾经因为存在垄断性、低效性等弊端,遭到一些人的口诛笔伐。公有经济确实必须不断进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确实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国共产党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力量,早在党的十四大仍然指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指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首先是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尽管在数量的比例方面可以小于非公经济,但是在战略性、国安性、公益性等方面必须掌握主导权,具有决定权。其次是党和政府可以利用公有经济充分发挥我国集中优势兵力办大事的特点,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尖端的、大型的工程。再次是党和政府可以迅速及时有效地调动公有经济,全面总体抗击国际经济风暴的突然袭击。所以在冷战结束以后的历次世界经济风暴中,唯有中国经济成为中流砥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了公有经济的战略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打开国门一看,人们不仅发现生产力同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发现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似乎就是名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欧债危机以后,南欧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福利国家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这类国家的一些政党为了赢得选票,不断对选民开出优厚福利支票,致使希腊等国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直至靠借债来维持国民福利。从而出现了一批不思进取、不务正业、不劳而获的懒汉惰女。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若要达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保障水平,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可能须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才能达到“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高度。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观点即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主义的法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必须以“各尽所能”为前提,否则“按需分配”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也须吸取南欧福利国家的教训,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逐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体系。对于从出生到18岁的儿童少年,确实必须给予生活上的物质保障和学习上的充分条件,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于从60岁或65岁退休至逝世的老年,也必须从物质和精神方面保障其全面充分的幸福晚年生活。对于从18岁到60岁或65岁的青年、壮年、中年,除病残者之外,务必各尽所能,既为自身美好生活创造条件,也为教养.晚辈积累财富,还为赡养长辈提供保障,总之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青年、壮年、中年等具有劳动能力的吸毒者、赌博者、懒惰者,就既要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又要在道德上进行约束,也要在制度上进行规范,更要在法律上进行惩处,使其改邪归正,自食其力。只有既借鉴北欧国家的经验,又吸取南欧国家的教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制,才可能将我国建成一个既发愤图强、奋力拼搏,又保障完善、幸福美满的健康社会。
新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协商民主制。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多党竞争、民众直选的票选民主制。一些羡慕和崇拜西方政治体制的“专家学者”,总把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不健全、不完善而产生的错误、缺点、不足等,归咎于新中国没有实行西方政治体制,似乎只要照抄照搬西方政治体制,中国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可否认、必须肯定,继承了希伯来和希腊文化传统,秉承了基督教衣钵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和修正,其政治体制确实促进了西方的现代化,它们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然而,世界上各类文明,无论基督教文明,还是伊斯兰教文明,或者儒家文明,从创立至当代,各自都具有独特的内在基因。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作为曾经雄踞世界达2000余年的古老文明,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辅以法家、道家、佛家等精神的古老文明。同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等多种文明,曾经长期群峰并立、多水分流,都以各自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独特贡献。美国等发达国家曾经挖空心思、耍尽伎俩,在其殖民过的国家推行其政治体制。可是很多水土不服、鞋不合脚。不少亚非拉国家,要么军事政变频发,要么国人族群对立,要么宗教派别缠斗,要么社会动荡不安,“二战”以后除新加坡等极少数小国挤进发达国家行列之外,鲜有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大国。现今全球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中,除美国、日本以及俄国为先发的帝国主义国家之外,曾经被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殖民的国家,有英国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荷兰的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的墨西哥,葡萄牙的巴西和美国的菲律宾等,全部实行西方政治体制。可是这些国家不仅经济至今大多处于世界的中游甚至下游,而且有些国家仍然处于社会动荡之中。印度与新中国同时期建国,人口不相上下,被西方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在国大党和人民党交替执政以及尼赫鲁家族祖孙三代统治下,至今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不及我国的四分之一。即使西方发达国家,现在也因为政治体制逐渐僵化,从而出现政党对立、民众撕裂,经济迟滞、国力衰减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以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必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又必然继承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大一统命脉。同时既吸取民国初期照搬西方政治体制而造成军阀混战和帝制复辟的教训,又吸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体制而造成政局动荡和经济缓慢的教训,还吸取苏联等照搬西方政治体制而造成国家分裂和民族纷争的教训,更总结了新中国发展中的经验,从而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毛泽东曾经将共产党的领导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曾经将共产党的领导列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当代最高领导人更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唯一标准。中国这个唯一遭受过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大国,就是因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建国60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不仅走在很多照搬西方政治体制发展中国家的前面,而且正在紧追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最佳选择。
失败是成功之母,曲折为进步之源。一帆风顺只是祝福,十全十美仅是憧憬,万事如意更是幻想。新中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既借鉴人类发展中的经验,也吸取人类前进中的教训。经验固然重要,教训有时影响更深长、更深远、更深刻、更深透。笔者在阐述我国在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时,仅举几例进行说明而已。经验诚可贵,教训价更高。若为腾飞故,二者皆不抛。(2017年11月28日起笔,12月17日三稿,2024年4月12日删改)
·

·
【作者简介】邹琦新,男,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1962年毕业于湖南师院中文系,1970年调到湖南邵阳师专中文科任教,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在湖南邵阳学院中文系退休。(邹琦新教授是编者在邵阳师专学习时的恩师。)
·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邵阳师专”系列文章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